<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万村码上通” 助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

        发布时间:2022-10-17 14:36
        摘要:随着信息化加快发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成为新趋势。2020年9月,江西省创新建设“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吉安市青原区积极响应,把乡村道路、供水、照明、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纳入平台网络管护范围,在区、乡镇、村三级设立监管员、巡查员、网格员、管护员、维修员等五员队伍,逐步构建起村庄“三级五员、一网统管”工作格局,推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随着信息化加快发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成为新趋势。2020年9月,江西省创新建设“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吉安市青原区积极响应,把乡村道路、供水、照明、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纳入平台网络管护范围,在区、乡镇、村三级设立监管员、巡查员、网格员、管护员、维修员等五员队伍,逐步构建起村庄“三级五员、一网统管”工作格局,推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目前,全区106个行政村实现“码上通”全覆盖,监管员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对辖区内公共基础设施的研判分析,巡查员和村民动动手指头就可反映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需求,网格员即时响应、管护员现场处置,维修员提供专业维修服务,为不断提升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效能提供了智能支撑。截至2022年6月,青原区平台关注人数达5.2万人,已受理群众上报问题8000多起,事件完结率99.8%、好评率99.5%。

        一、通过搭建平台,提升服务能力,让管护更加有效

        青原区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模式,优化平台资源配置,有效推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更精细、更快捷。一是完善管护架构,组建了“1+8+N”平台管护体系,在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1个区级运维中心,在8个乡镇设立了管理平台,在各行政村配备了巡查员106人、网格员106人、管护人员477人,确保问题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二是健全平台功能,平台实行“四个一”(一平台、一中心、一张图、一终端)运行模式,收到问题后,第一时间将问题转给村网格员,各行政村按照不同管护项目安排对应管护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题整改,并以拍照上传图片等方式,反馈至平台进行问题销号。三是融合各方资源,积极整合利用现有“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智慧环卫”“河长制”等监控设施,接入村庄监控1100余路、污水水质监测设备4套、智能垃圾满溢装置2套、公厕监测设备2套、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车辆及人员定位26套,以“一图全面感知”的方式,促进交通、环保、水利、农业农村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协调联动,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的统一指挥调度、物联告警分析和预警研判等综合管理服务。同时,平台创新设置管护问题时限管理模式,对超时未解决的问题自动跳档至上一级管理部门,提高了问题处置效率。据初步统计,群众反映的8000多起管护问题事件中,在两小时内完成平台响应事件占九成以上,当天解决事件占八成以上,管护时效较过去缩短了约55%。



        二、通过凝聚共识,带动群众主动参与,让农民更加满意

        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原则,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将平台二维码印入“门前三包”责任牌,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进村入户,通过扫描二维码、面对面指导等方式普及上报问题流程,提高群众知晓率。二是充分发动群众,推行“美丽宜居示范庭院”“村庄管护优秀巡查员”等评选表彰活动,建立了8家“积分兑换银行”,量化、评比、表彰村民的文明行为,引导群众把村庄管护当作自己的事,从过去的“看政府干”转变为“政府引导群众一起干”。三是强化监督问效,上报问题处理后,监管员和网格员将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核,群众对整个问题的处置进行满意度评价,事件处理及时率及事件满意度将作为市对县、县对乡(镇)长效管护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推动农民对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反映得到及时回应、问题得到快速解决、需求得到切实满足,有力提升群众参与村庄管护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通过建章立制,强化日常管理,让乡村更加宜居

        青原区坚持“建管用”并重,推动拓展农村人居环境“五定包干”(定管护范围、定管护标准、定管护责任、定管护经费、定考核奖惩措施)范围,着力构建系统规范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和推进机制。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了平台日常工作制度、问题事件处理办法、宣传推广办法、常态长效管护标准、奖励考核办法等17项制度清单,做到问题在24小时内登记受理、72小时内处理办结、5天内反馈情况。二是制定工作规范。明确了村庄管护队伍“维护公共基础设施、整治公共环境卫生、治理农村‘八乱’”三大工作职责和12项管护标准,定期对文化休闲、垃圾污水处理、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避免公共基础设施“晒太阳”现象。三是完善资金保障制度。建立了“省市奖一点、区乡出一点、村集体助一点、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的村庄长效管护筹资机制,区财政每年配套安排20万元平台运营管护费;省、市、区、乡四级为每个行政村每年筹集5万元管护经费;各行政村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村集体收入、社会各界捐资捐助、农户缴纳管护费等方式筹集管护经费,确保村庄管护有效运作可持续。目前,青原区各农村道路干净整洁、环境绿化美化、垃圾日产日清已成为常态,农村供电可靠率稳定在99.9%、路灯正常使用率达95%以上,成功创建了全省“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先行县,打造了文陂镇大贤村、东固乡三彩村、天玉镇桥上村等一批管护样板示范村,青东公路、古高线两条美丽宜居示范带得到精美呈现。


        青原区通过建设“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的做法表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一网统管”的管护格局,顺应了当前数字乡村发展趋势,畅通了农民群众监督投诉渠道,压实了各级各部门管护工作责任,有利于提高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时效性、便捷性、广泛性,有利于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到村庄建设、村庄治理、村庄管护中来,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并落实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管护机制,让管护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标可据、有痕可查,实现村庄管护“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