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14-04-09 08:07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收藏 打印
        字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人民日报大家谈:在群众中感受“基层语境”

         马年新春,是回乡的时节,也是了解观察基层的时机。本期我们选取三位基层干部的来稿,通过他们的新春见闻和基层观察,打捞真真切切的社情民意,在群众的感受中体现基层语境和意见光谱。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推动治理转型、落实改革举措的任务相当艰巨。现实工作中,常有许多具体难题要化解,也时有“好心为民却得不到群众理解”的苦恼。下期“大家谈”,我们希望听一听常遇“难事”的基层治理者说说自己的苦恼和高招,也期待听到普通读者的看法。

          

          “最后一公里”别懈怠

          浙江衢州 林伟民

          老家在偏僻山村,以民风淳朴着称。今年新春回乡过节,没想到几位父老乡亲牢骚满腹。原来,几位老农去年腊月坐车到乡镇领取养老补贴,却被告知到隔壁行政村信贷点领取,第二天走了5里多山路赶到信贷点,发现兼职信贷员有事外出了。跑了两天,没拿到钱,老人心里窝火。

          平心而论,把信贷点下沉乡村,覆盖草野,是为了群众取钱方便,是个便民举措。但便民行动却让群众窝火,个中缘由值得思量。如果乡镇能告知信贷点联系电话,就能避免空跑一趟;如果设置信贷点能够广而告之,那么老农也不必跑到镇上。看上去只是细节小事,却蕴含着群众工作的大道理:只有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任何环节都不落下,才能把好事办好,赢得民心。

          新春伊始,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全面铺开,与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更具体、更复杂。老乡们的“窝火”提醒我们,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做事做到底,用心贴心的服务铺好“最后一公里”。

          不能在观念上打转

          山东安丘 刘文晓

          回老家走亲访友,听到不少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交口称赞:亲戚大病初愈,基层干部就上门慰问并办理了大病救助手续;交通问题凸显,家门口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交通警示灯。点滴变化,反映了干部作风的转变,也说明:解决问题,让百姓得实惠,才是改作风的根本目的。

          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对第二批活动重点把握不透,是停留于相互批评、查摆问题,还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排忧解难能力?显然,改作风不能停留在思想观念上,倘若直面基层群众的办事窗口、惠及一线生产生活的项目规划还是“老样子、老调子”,如果简单止步于让建的章立的制上墙和入档,不仅会让活动事倍功半,也会让党员形象在群众心中打折扣。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基层语境”,关键是下真力、出实招、见实效,少些来回比划的花拳绣腿。对于装了路灯晚上不亮的“表面文章”、党员干部欠账不还的“霸王做派”以及“一人做官全家吃公用公”的不正之风等突出问题,要狠狠敲打、重拳治理。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要解决问题。

          做“莲藕”不做“浮萍”

          江苏扬州 顾 仁

          春节期间到基层走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如期铺开,但存在“两张皮”现象:活动已启动,群众却不知情,成了“上下不对称”的应景工程;活动已开展,群众却生疑虑,会不会成为来去匆匆的“过堂风”?政府和干部热情投入,群众却漠然视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

          问题关键,是能不能做到一个“实”字。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应付活动,也曾到群众中走一走、转一转,故作姿态地与群众在一起。由于不是发自内心的改作风,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形同浮萍——飘过来又荡过去。只注重办活动,不追求改作风,这种“活动心态”能蒙混一时,但是不是作秀,群众一望即知,又怎能瞒天过海?

          有人比喻:莲藕深扎泥土,因而风吹不动、雨打不跑,花开时节清香四溢;水上浮萍,有根而不扎土,只要稍有微风就随波逐流。是否扎根泥土,结果大相径庭。同样道理,党员干部是否扎根群众,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心正则意诚,发自内心地审视自己、改进不足,才会用实际行动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深深扎根于群众的沃土之中。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13日 05 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