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桦甸立市的基础,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工业兴则全市经济兴。
过去五年,桦甸市工业经济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突出创新驱动、改革推动、产业带动、项目拉动,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保持了工业经济强劲发展势头,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经济综合实力显着增强
2016年完成规工产值338亿元,五年增长17%;五年累计晋升规模企业58户,规模企业总量及户数均列外五县第一位;工业主导产品产量比“十二五”初期均有较大幅度提升,综合经济发展实力位居吉林省县域城市第5名。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701亿元,五年增长77.4%;民营经济实缴税金五年累计现 47.78亿元,年均实缴9.6亿元;在吉林地区民营经济综合实力排名靠前。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2016年规模工业实现税收2.8亿元。其中:铁矿采选业0.56亿元;金矿采选业0.37亿元;油页岩开发业0.11亿元;电力行业1.1亿元;医药食品行业0.24亿元;林木加工业0.13亿元;其他行业0.29亿元。纳税超百万企业达到29户,超千万的9户。规模工业经济成为桦甸市地方税收的重要支柱。
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57户,总产值338亿元。从产业占比来看,医药食品、金属矿产、新材料、林木加工产业产值比例比“十一五”期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产业结构逐渐向医药食品、新能源、新材料方向转移。
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通过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出三聚氰胺免漆饰面门板、高档农机传动轴、滚筒式播种器等新产品。实施品牌战略,2016年末全市拥有“银桥”、“惠邦”、“吉元”、“永德兴”4个国家驰名商标,“长白山湖”“吉粮”、“阿力达”、“水晶朗山”、“红宝石”等5个省着名商标,圆方机械、惠邦木业、长庆隆炉业等20余户企业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7项。
工业园区建设形成规模
2016年末,全市共建成新能源、战略新兴、新材料、林木食品、金属矿产及加工产业五大园区。目前,五大园区共入驻企业165户,其中规模工业达44户。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工业项目建设积极推进
五年间,累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05.6亿元,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4个,其中落地项目107个,建成项目87个,达产达效项目55个,为桦甸市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服务平台与融资环境实现了新突破
建立完善了企业服务网,为企业提供产业政策、管理培训、用工服务、银企对接等信息服务300余次。组织“企业经理人”、“万名创业者、万名小老板”等多种形式培训。中晟、金信、财运3家担保公司通过增加资本金,放大贷款系数,总担保能力超过15亿元。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
五年间,关闭了北台子水泥厂、松源水泥特种水泥厂等2户淘汰类企业,淘汰水泥落后产能14.5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关停;关停了跃达、永隆2户铁合金企业;大力实施电器节能、工业锅炉改造等工程,全市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及产品单耗逐年下降,较好完成节能减排指标。
“两化”融合取得初步进展
积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进程,规模以上工业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断提高。重点工业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计算机设计及生产辅助应用逐渐普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统计信息电子申报;煤炭企业实现了生产瓦斯远程监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已步入“两化”融合起步发展阶段。
过去五年,桦甸市工业取得了显着成就:新的发展动能加快形成,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19个;坤合食品、胡庆余堂药业、田谷食品等42个医药食品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红石抽水蓄能电站、半焦发电等37个落地和在建项目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后劲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开发新产品6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07项,着名以上商标达到30个,“银桥”、“惠邦”、“吉元”、“永德兴”荣获驰名商标。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途径,隆泰药业即将在香港上市。
工业担纲,铸起跨越发展脊梁,惟如此,桦甸市经济方能枝繁叶茂。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把桦名建设成为区域工业特色鲜明、发展充满活力的工业强市将不再是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