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深入开展“三帮扶”
让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再次燃起生活希望
前不久,受帮扶的永吉县口前镇务本村困难党员孔庆本和老伴搬进了自己的新房。孔庆本今年已71岁了,曾得过脑梗塞,老伴的身体也不好。老两口的3场大病让家里一贫如洗。以前,他家住泥草房,在大风大雨时,还担心房倒伤人。现在,他们不用担心了。“是各级党组织出钱出力,帮我建起砖瓦房。宽敞,明亮,安心,让我家过上了新生活。今后,我要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力来报答党和政府的关怀……”
怕老人们走路会滑倒,参加“三帮扶”的党员干部在孔庆本家院里铺上了防滑砖,院子一侧又修上了铁栏杆,这一切都让院落显得格外温馨。
“三帮扶”改变了务本村的面貌。村部焕然一新,屯屯户户通上了柏油路,家家吃上了自来水,200多户人家都换了彩钢瓦,街巷还安了路灯……在“三帮扶”活动中,市委、县委党员干部找出了村民们最担心的问题——西阳河。每到汛期,它就冲毁耕地和农用设施,甚至农民的院房都不安全。于是,马上提出具体举措:取直河道,清淤河床,加固两侧河堤,建成了让村民出行更方便的务本大桥。
“三帮扶”工作在社区见成效。
永吉县口前镇居民、贫困党员曾繁信下岗,妻子车祸骨折,孩子重病入院。是“三帮扶”活动让他再次燃起了希望。“我会修鞋,我能养活自己!”他告诉到家看望他的领导。于是,县委组织部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他建起了鞋棚。7平方米的小屋布置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各种各样鞋掌,上面还标着价格。“现在每天能挣20多块钱,以后的生意会更好。”他满怀信心地说。
县教育局将他正在读高二的孩子减免了学杂费,并提供1000元生活费。县民政局为他解决了5000元临时生活救助资金,并将孩子入学费用纳入慈善助学范围,依据其学费支出情况,决定给予2000元至3000元救助。将他纳入大病医疗救助重点对象范围,最高可补助1.5万元。
在“三帮扶”活动中,吉林市积极探索建立帮扶困难群众、困难党员的长效机制,建立实现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就业和创业的保障机制。从实现充分就业入手,开发适应性就业岗位安置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就业;实行“一包一”负责制,进行“一对一”职业指导、推荐就业;在贷款、税费减免上给予政策扶持,实现有创业愿望、具备创业能力的困难群众、困难党员自主创业。建立困难群众、困难党员看病就医的长效保障机制。扩大特殊慢性病门诊的报销病种,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参加医保和“新农合”,覆盖率达到100%。建立特别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家庭再保障机制,对特困家庭实施再保障。建立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家庭学生就学保障机制。组织实施“困难家庭爱心助学工程”,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为建立困难群众、困难党员住房保障机制,这个市每年通过在新建开发项目中,配建或遵循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的原则,落实廉、公租房建设计划,并实施年度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政策。与此同时,还健全完善困难党员帮扶关爱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建立常态规范的工作机制。
在蛟河市白石山镇二道河村,市教育局、编办等单位多次派人到该村困难党员家进行慰问,帮助困难党员确定致富项目,研究产业和市场。
在磐石市松山镇,各涉农站所组成联合服务队进行大走访,将“大帮扶”活动推向纵深,使爱耕村小爱耕屯人均收入达到全市中等水平。
在舒兰市小城镇保合村,市交通局、文体局帮助村里建成砂石路8公里,改变了该村出行难的问题,为困难群众建房子。
吉林市委高度重视“三帮扶”工作。按照省委要求,本着方式要创新、措施要务实、力度要加大、效果要明显的原则,积极探索“三帮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