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号 | 吉市办字〔2019〕101号 |
发文部门 | 吉林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
原文链接 | http://xxgk.bjxrth.com/gzbm/whj_11605/xxgkml/201909/t20190906_629397.html |
咨询电话 | 0432-64820017 |
邮箱 | 190392109@qq.com |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室,市政府各委、办、局和各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
《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吉林市委办公室
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8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厅字〔2018〕22号)《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厅字〔2019〕54号)部署要求,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服务保障“明确一个目标、构建两大格局、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六城建设”,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现就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与法治辩证统一、坚持放管并重放管结合、坚持体制创新与“互联网+”融合促进的基本原则,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放管服”改革力度,持续深化“只跑一次”改革,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聚焦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突出问题,以更快更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围绕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着力创新“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深化“只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不见面”。
1.合法合规的事项“马上办”。以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编制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建立健全部门联办机制,减少企业和群众跨部门、多事项办理的麻烦,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做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全市各部门“马上办”事项占比不低于40%,减少企业和群众现场办理等候时间。(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各县(市)区、开发区牵头,编制本级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相关部门配合。2019年12月底前公布《吉林市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
2.高频办理的事项“网上办”。依托省、市政务服务系统平台,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高频办理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加快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网通办”。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市县乡村四级90%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已在实体大厅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补填网上流程。(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负责全市审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的规划和统筹推进,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部门配合。2019年9月底前公布《吉林市审批服务“一网通办”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
3.面向个人的事项“就近办”。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便民服务大厅(中心);加强村委会、社区服务代办点建设;与金融机构、邮政、通信以及公共服务网点合作增设代办点;逐步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推动基于互联网、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的政务服务入口全面向基层延伸,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面向个人的审批服务事项下沉受理权限,推行同城通办、异地代办、跨层联办、智能导办等多种服务方式,针对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留守老人多等农村地区实际,积极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加快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排号等号、耗时长、来回跑等问题。(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部门配合。2019年9月底前公布《吉林市审批服务“就近办”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
4.程序复杂的事项“一次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原则上一次办结,需要现场踏勘、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的,实行马上响应、联合办理和限时办结,通过快递方式让企业群众“只跑一次”。(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部门配合。2019年9月底前公布《吉林市审批服务“一次办”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
5.程序简单的事项“不见面”。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报材料齐全、审批程序简单的、网上打印审批或证明的文件事项,原则上推行“不见面”审批。(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部门配合。2019年9月底前公布《吉林市审批服务“不见面”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
6.公布《吉林市“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目录清单》。2019年9月底前公布第一批《吉林市“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目录清单》,成熟一批、公布一批,2020年1月底前实现全覆盖。(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汇总公布,各县(市)区、开发区分别制定目录并公布)
(二)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
7.推进重点领域审批服务标准化。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民生事务等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此项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管,2019年7月底前完成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的编制并公布实施)
8.制定政务服务标准规范。按照国家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的有关要求,推动各部门以颗粒化、不可拆分的标准梳理形成政务服务事项清单,量化服务标准,细化审查标准,编制实地核查规范,制定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受理办理审查工作规范,明确审查的程序、内容、要求、方法、判定标准;无法量化的,采用清晰规范的文字描述,便于审查人员操作执行,有效规范和监督审查行为,压减自由裁量权,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组织指导监督,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部门分别负责本地区本部门量化细化审批服务标准规范和细则的编制工作,2019年9月底前完成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和制定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受理办理工作规范)
9.科学绘制办事流程图。绘制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表),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部门配合,2019年9月底前完成绘制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工作)
10.推行审批服务运行评价标准。将审批服务标准化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定量考评与定性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年度综合考评。(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部门配合)
11.进一步规范完善办事指南。消除审批服务事项中的模糊表述,属于兜底性质的“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要逐一加以明确,不能明确且不会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上一个办事环节已收取的申报材料,不再要求重复提交。(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部门配合)
(三)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
12.积极推进“证明事项”清单落实。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市设定的“证明事项”清单,全面推进市县之间、职能部门之间政务信息共享,加大对“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的督查力度,大力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繁琐环节和手续,任何单位不得再在清单之外索要其他证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市司法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13.做好“证明事项”清单的动态管理工作。适时公布“证明事项”清单。法律法规规定增加或者减并证明事项的,实施机关要逐项列明设定依据、索要单位、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经司法行政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同意,对证明事项清单依法作出调整后方可实施。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一律取消。实施机关认为需要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及时提出修改建议,逐级申报,按照法定程序提请修改。(市司法局、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四)大力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
14.优化提升各级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市和各县(市)区、开发区政务服务大厅要实现“多门”变“一门”,集中整合为一体化、标准化、综合性服务大厅,配套建立综合性服务队伍,除因安全等特殊原因外,原则上不再保留政府部门单独设立的办事大厅,实现企业和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依申请事项“只进一扇门”。磐石市、龙潭区、高新区政务大厅要抓紧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功能;船营区、昌邑区、丰满区、经开区、蛟河市、桦甸市、舒兰市政务大厅要抓紧健全完善政务服务功能;永吉县政务大厅要抓紧升级改造。市县两级政府都要按照“三集中、三到位”的要求,在政务大厅基础建设和服务设施方面给予资金保障,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实现“政务大厅之外无审批服务”。(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县(市)区、开发区和相关部门配合。2019年8月底前市县两级政务大厅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
15.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在市县两级政务大厅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综合窗口为突破口,逐步实现交通运输、社会事务、商事登记等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协同办理”,建立健全后台部门协同、事项协同办理、窗口无差别受理机制,根据企业和群众办件频率、办事习惯,不断优化调整窗口设置,全面实现“一窗受理”“无差别受理”“一窗通办”服务。“无差别受理”事项达到70%以上。(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局牵头负责本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建设,两级部门分别配合。2019年9月底前完成综合窗口组建、运行机制建设,编制完成《“一窗受理”事项审核受理材料标准化手册》)
16.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机制。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建立健全部门内部联合审批、部门之间并联审批和联合会商机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招商引资企业登记注册推行全程领办代办制;全面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服务机制;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可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包括错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节假日受理办理、容缺后补、告知承诺、一对一专办、快递送达、绿色通道服务等;推广容缺后补、数字化审图等便利化措施。(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部门配合)
17.加强政务服务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健全市和县(市)区、开发区审批服务部门与同级监管部门及上下级部门间的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制定《吉林市政务大厅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加强政务服务效能监督,全面推行审批服务过程和结果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负责统筹指导,相关部门配合,各县(市)区、开发区负责本地区协调配合机制建设工作,2019年9月底前制定实施《吉林市政务大厅管理办法》)
18.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整合优化审批服务机构和职责,借鉴省内6个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县(市)区和其他试点的经验,在高新区、经开区探索设立行政审批局,推进“一窗受理、合并审查、集约审批、一站办结”和“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依法设立的行政审批局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具有法律效力,原主管部门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再加盖本部门印章。(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市委编办牵头,高新区、经开区相关部门配合)
(五)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
19.打破信息孤岛,通过系统对接、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实现与省统建、自建业务系统受理、办理和办结等全过程信息的同步。调研梳理人口库、法人库、项目库、电子证照库等基础库存量、全量现状,进一步完善存量数据工作,统一汇聚至市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制定全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使用指南,明确共享数据的各部门调用权限,开放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调用服务。加快与省级数据共享平台的对接,建成贯通省、市的数据共享平台。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做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跨业务政务信息可靠交换与安全共享,并依法依规向社会开放,全面支撑“只跑一次”改革,实现“一网通办”。(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20.完善网上实名身份认证体系,建立健全基本标准规范,实现“一次采集、一库管理、多方使用、即调即用”。做好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向省级监管系统开放数据,向县(市)区、开发区政务服务机构开放端口、权限和共享数据,打通数据查询互认通道,实现对自然人和企业身份核验、纳税证明、不动产登记、学位学历证明、资格资质、社会保险等数据查询需求。(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21.整合市级各部门信息建设资金资源和管理职能,加快推进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平台建设。除有特殊保密要求外,各部门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审批服务业务系统以及其他智慧政务服务系统,各部门有信息化系统建设需求的,由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统筹或与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对接相关开发建设事宜。(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22.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把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融合发展。谋划构建智能审批服务,通过图文、语音识别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为线上、线下预审、受理、办理和结果反馈提供统一支撑。建设具备吉林市特色的APP、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不断推动更多高频、高关注度的政务服务向“掌上办”“指尖办”“两微一端”等延伸拓展,为群众提供多样性、多渠道、便利化服务。推动一批应用时间长、成熟度高、有特色的行业政务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实现平台间的交叉互认,确保企业和群众“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23.依托省12345便民服务平台,全面整合各职能部门现有咨询投诉平台,加大非紧急类热线整合力度,建立政府统一的电话呼叫中心,由12345服务热线统一对外服务,实现便民咨询投诉一号通,除因专业性强、集成度高、咨询服务量大确需保留的热线外,做到“一号响应”企业和群众诉求。(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各县(市)区、开发区负责本地区便民热线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
(六)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
24.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扎实推进“一照通办、一码通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提升各类型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备案各个环节便利度,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25.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盖改革。统一审批服务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行政监管方式,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四统一”。在建设工程领域全面实施“规划设计方案联合审定、施工图联合审查、联合勘验、联合验收、多测合一、多评合一、并联审批”。在实行“多规合一”基础上,探索“规划同评”。(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和123656的网站怎么开www_英国365老板_365bet官方平台开户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2019年7月底前制定《吉林市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6.在各类开发区,探索对工业类、仓储类用地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服务体系。(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市规划和123656的网站怎么开www_英国365老板_365bet官方平台开户局、市工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2019年年底前完成《吉林市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7.对国家鼓励类企业投资项目探索不再审批。(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28.探索对不新增用地“零土地”技改项目推行承诺备案制。(市工信局、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29.在各类开发区,推行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统一组织,按区域统一编报,对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土地勘测、地震安全性评价、文物保护、水土保持、洪水影响、水资源论证、气候可行性等评估评价事项实行区域评估,确定区域评估范围,实现区域内建设项目共享评估评审成果。(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统筹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和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019年底前制定并实施《吉林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区域评估实施细则》)
30.按照省级相关部门的工作部署,适时推进居民身份证、驾驶证、出入境证件、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等便民服务事项互联互通、在线可查、异地可办。(市公安局、市医保局、市社保局、市公积金分别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31.推进各级各类公共服务企业进驻政务大厅。在政务大厅设立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等公共服务企业综合办事窗口,开展咨询指导、信息查询、用户报装(包括开户、过户及注销事项)的申办服务;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指导公共服务企业,编写进驻事项办事指南,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接受政务大厅管理机构统一管理;要按照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对标先进地区,精简办事材料、减少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限,推行“只跑一次”,建立进驻公共服务企业咨询、沟通、受理、办理等工作制度,公共服务企业综合窗口,推行无差别受理。(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市住建局牵头,市电力公司、市通信管理办公室等相关部门配合;2019年9月底前完成制度建设以及窗口设置)
(七)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
32.专项清理行政审批中的中介服务事项。按照“无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已取消的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和证明材料,不再作为行政审批前置条件”的要求,专项清理我市行政审批过程中的中介服务事项,清费治乱、规范服务、降低收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对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列出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公开发布保留的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明确服务项目、申报条件、收费标准、办理时限、工作流程、办事承诺。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除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决定另有明确规定外,任何部门和机构不得指定中介服务机构为行政审批服务。(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本系统清理规范工作;2019年年底前公布中介服务事项清单)
33.加快推进中介服务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切断利益关联。(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市委编办,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34.放宽中介服务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各类资本进入中介服务行业和领域,破除中介服务垄断。对导致垄断的行业政策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清理,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各部门设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部门间中介服务机构执业限制一律取消。严禁限额管理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营造服务高效、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清理监管)
35.建立吉林市中介服务网上超市。依托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开发建设中介服务网上超市,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服务模式,实现网上展示、网上竞价、网上中标、网上评价。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不得强制指定或变相指定。政府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活动,必须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服务机构,服务费用一律由部门支付并纳入部门预算。(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36.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建立中介服务机构信用档案,全面开展中介服务信用评价,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退出机制。依据“信用四张清单”确定中介机构守信典型名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联合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中介服务行业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定《吉林市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行为。(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配合;2019年年底前完成制定《吉林市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管理办法》)
(八)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37.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行政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按照权责对等、权责一致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厘清审批和监管权责边界,强化落实监管责任,健全工作会商、联合核验、业务协同和信息互通的审管衔接机制。制定《吉林市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2019年年底前完成制定《吉林市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办法》)
38.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积极推行跨部门联合检查。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推进行政处罚信息和行政许可信息公开。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应用,积极开展跨部门联合惩戒,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市市场监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39.探索智慧监管、包容审慎监管,提高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0.联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41.梳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检查等执法类职权事项,规范程序、行为和处罚自由裁量权,推进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市司法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42.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各类执法机构、职责和队伍,大幅减少市县政府执法队伍种类,进一步推动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整合优化基层治理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员多能”,提升基层监管执法能力。(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市委编办牵头,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切实履行领导责任,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与机构改革统筹结合,研究重大问题,把握改革方向,蹄疾步稳扎实推进。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制定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具体实施办法,将改革任务清单化、项目化,明确施工图、时间表、责任链,确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效。
(二)做好上下结合。建立健全协作攻关机制,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的“多规合一”“标准地+承诺制”、容缺受理以及“综窗”改革、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综合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和政务信息共享等重点难点问题,各相关部门要组织力量进行集中攻关,尽快实现突破。
(三)抓好工作落实。严格责任落实,明确工作要求,做细做实各项工作,防止空喊口号、流于形式。将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相关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对落实到位、积极作为的典型要通报表扬、给予奖励。协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着力革除“管卡压”、“推绕拖”和官僚主义、部门本位主义等“四风”新表现形式。对不作为的,抓住典型,严肃问责。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载体宣传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大总结推广力度,多渠道听取企业群众意见建议,促进相互学习借鉴提高。建立健全企业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运用营商环境监测、电子监察、现场和在线评价、统计抽样调查、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开展满意度调查。正确引导社会预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附件:全市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成员单位名单
附件
全市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成员单位名单
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北大湖开发区、中新吉林食品区、松花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市委办公室、市委编办,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规划和123656的网站怎么开www_英国365老板_365bet官方平台开户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外事办、市市场监管局、市国资委、市体育局、市医保局、市人防办、市金融办、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市扶贫办、市林业局,市供销合作社、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国家安全局、市税务局、市气象局、市邮政局、市烟草专卖局、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市通信管理办公室,市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