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2 14:27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中国内地最宜开设工厂的城市-吉林市
|
| 地理概况与资源分布
吉林市有“远迎长白,近绕松花”的形势,整个区域内有四大地貌。
中山山区:位于吉林地区中、东部和东南部,是全市主要林区和特产区域。
低山丘陵区:分布在蛟河、桦甸和舒兰市、永吉县的中部。本区域是全省重要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工矿区。
峡谷湖泊区:分布在丰满电站大坝到白山水库上游的沿湖、沿江区域,是丰满、红石、白山三大梯级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地貌区域,环境幽美,景色壮观,是大有前途的能源、特产、渔业、旅游综合性经济区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生态经济区。
河谷平原区:分布于松花江在吉林地区段的中游、永吉县北部、舒兰市中部及松花江支流的局部地段。一般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区。
吉林市地处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全市土地面积2765979.4公顷,即2.7万多平方公里。
我市的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林地和耕地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0.9%、24.1%,形成了以农用地为主体的用地格局;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效益分别为24.1%、9745元/公顷,各县(市)差异比较明显;园地、牧草地比重小,尚未形成规模生产;土地利用率达96.5%;吉林市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增加很快,初步形成了北部工业区、中部生活商业区、南部文化、科技区的格局。
土地资源禀赋优越
目前,我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土地利用效益较低,山区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不高,居住用地、工业用地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基本处于自发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我市的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大农业的发展,各项未利用土地开发均尚有一定的潜力。目前,我市人口密度为165人/平方公里,略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市区面积3636平方公里,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于前列,建成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00人,大大低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大都市,表明我市人口承载潜力巨大。目前,我市建成区面积近160公里,单位面积的经济容量(GDP)只有250万元,大大低于发达城市的水平,同时,市区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尚未开发的土地面积近40平方公里,经济发展空间比较广阔。
少有的水资源丰沛城市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水,开设工厂更是如此。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超过2/3的城市缺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严重缺水,不仅影响投资建厂,甚至危及居民日常生活。吉林市地处温带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700毫米,水资源总量17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是国内少有的水资源丰沛城市,这个天然的优势是许多城市望尘莫及的。
吉林市地处长白山和松嫩平原过渡带,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和东南部为山区,西部为河谷平原。吉林市境内水系发达,流域面积超过550平方公里的河流18条,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72条,由松花江、拉林河、牡丹江3个水系的部分河段和支流组成。松花江水系在吉林市境内流域面积为2233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4%;拉林河水系流域面积占15%;牡丹江支流威虎河水系流域面积仅占1%。还有沟溪1327个,多分布在丘陵山区及盆、谷地。年降水和径流在境内空间变化较大。境内东部、东南部丘陵山区为中小河流的发源地,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相对贫乏。西部主要为分布在松花江、饮马河等中下游河流的河谷平原,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分布相对均匀。地下水主要是松散岩类孔隙水,在空间上分布较均匀,水资源较为丰富。
吉林市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70亿立方米,当地地表水平均水资源量71.6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87.3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0.67亿立方米。吉林市人均水资源量3875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北方城市平均水平的5.4倍。吉林市城区地下水资源量2.02亿立方米,可开采量2亿立方米。
另据了解,目前,我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价格是每吨1元,加上每吨0.1元的城市附加费、每吨0.3元的污水处理费和每吨0.2元的二次加压费,总计每吨1.6元。而北京居民用水价格则是每吨3.7元(含污水处理费)。
我市工业用水的价格是每吨1.8元,加上每吨0.18元的城市附加费、每吨0.5元的污水处理费和每吨0.2元的二次加压费,总计2.68元,而北京市工业用水价格为每吨5.6元。北京市还严格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用水量超过定额指标20%(含20%)以内的水量,按照水费的2倍交费;超过20%~40%(含40%),按照水费的3倍交费;超过40%以上的水量,按照水费的4倍交费。
整个东北电网的核心
电是清洁能源,近两年国内众多关于拉闸限电的新闻报道,已让我们深深体会了缺电的烦恼。吉林市守着松花江,丰满电站、白山电站曾经是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加上吉林热电厂、新力热电厂以及众多企业自备电厂,全市发电装机总容量已超过400万千瓦,每年都有大量的电能向外输出。每当用电高峰,东北部分地区发生用电困难的时候,吉林市便成了强有力的大后方。可以说,整个东北电网的核心在吉林市。目前,在松花江上游还有几座梯级电站正在规划建设中,在相当长的时期,我们都会因为不缺电而自豪。
吉林市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境内河网密布,降水充沛,水资源、水能资源均较丰富。全市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河长在10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372条,分属于松花江、拉林河、威虎河3大流域,统属于松花江水系。松花江干流从东南至西北纵贯全境400公里。境内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00毫米,地表水年径流量164.93亿立方米(含客水93.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9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170.27亿立方米,居吉林省第二位。年可开发水能资源总装机272.28万千瓦,年可发电量48.25万千瓦时。吉林市5大水系中可开采装机容量17.32万千瓦,电能为5.65亿千瓦时。
除松花江干流三大水电站外,我市现有小水电站15处,装机40台,容量为1.5万千瓦。经过论证,近期可开发建设的地方水电项目有4处。具体为桦甸的小红石、西金沟,龙潭区乌拉街的小锦洲和永舒灌区泄洪闸。初步论证后,这4处装机容量9.16万千瓦,年发电量2.6亿千瓦时,需投资5.5亿元。全部投产后,年创产值1.06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左右。
目前,我市经过几年来的城网和农网改造,电网结构比较合理,设备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安全供电能力得到增强,已连续多年没有拉闸限电的现象。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市第一产业用电量为6096万千瓦时,同比减少了5.84%,主要原因是农、林、牧、渔、服务业和排灌用电量减少。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减少了0.63%,主要原因是工业用电量减少。我市电力充足,供大于求。在我市投资办厂不会因为电荒而发愁。
矿产蕴藏丰富
矿产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特别是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炭素、黄金、建筑材料等行业均以矿产资源为支撑。矿业经济已成为我市一些县(市)和乡镇的支柱产业,矿业城桦甸市、磐石市矿业产值都占本域工业总产值50%以上,矿业在“四市”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市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重要矿产优势明显。截至目前,全市共发现各类矿产82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50种。固体矿产地198处,其中大型14处,中型27处,其余为小型,各类矿点矿化点1000多处。资源储量位居全省首位的有26种,其中位居全国前10位的铁、钼、镍、金、石灰岩、硅灰石、饰面用花岗岩、耐火粘土和隐晶质石墨等矿种开发优势明显。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为1274.97亿元,已占用但未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200.19亿元,总计达1475.16亿元。
我市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北部万昌——舒兰地区,有色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中部大黑山和红旗岭等地,黑色金属、贵金属主要分布在南部桦甸夹皮沟一带,主要非金属矿产则分布在磐石地区。具体划分为十个资源相对集中区:万昌——水曲柳煤、地热、耐火粘土资源区;乌拉街——吉林城区松花江流域建筑用砂石资源区;丰满猴岭——天岗——上营石材资源区;小城子——新站泥炭资源区;西阳——八道河子钼、铜、硫资源区;二道甸子——漂河川金、镍、锑资源区;磐石非金属资源区;红旗岭镍(铜)资源区;桦甸油页岩、煤、硫资源区;老金厂——夹皮沟金、铁资源区。
21世纪矿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矿业全球化发展迅速,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通过投资勘查、开发不断加强对世界矿产资源的控制,以实现全球矿产资源的再分配,世界矿产资源竞争日趋激烈。中央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宏伟战略,无疑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新的要求,我市矿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生态资源潜质良好
我市森林覆盖率接近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流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85%,松花江水体质量在国内大江大河中相对较高。由于生态资源潜质较好,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相对较轻,生态功能恢复能力较强,因而具有巨大的环境容量,可以有效消化现代大生产带来的污染。
吉林地区林业用地总面积165万公顷,全地区活立木总蓄积1。56亿立方米。全市共有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蛟河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舒兰凤凰山、磐石官马溶洞和市朱雀山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在林区内,赋存73目2400多种植物20科75种兽类,15科50种鱼类,48科277种鸟类以及林蛙等多种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动物。林区特有的人参、鹿茸、林蛙、山野菜、食用菌等长白山特产动植物资源,不仅为制药、食品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而且还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此外,我市农业条件良好,是一座积极构筑工业化农业的生态城市。吉林市作为世界生物圈天然保护区的“立体资源宝库”,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比较突出,为发展工业化、绿色化农业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围绕工业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畜牧业以及蔬菜、中草药、食用菌等向产业化、规模化和外向化迈进;粮食种植向良种化、专用化和优质化发展,专用优质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80%以上,工业化特色功能的农业结构加快凸现。
同时,我市人居环境优良,城区有57公里的城区沿江生态走廊,城区绿化覆盖率37%,水源质量保持二类以上水体标准,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功能区标准,环境噪声控制在55分贝以内,是中国北方最宜人居的城市之一。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