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漏水不是物业的责任,不能以这个理由不交物业费。今天我就把欠的物业费都交上。”近日,在昌邑区筑石红社区的调解室内,本想讨个说法的张先生,听了网格法官在普法小课堂上的讲解,主动补缴了物业费。
这是昌邑区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微治理”化解物业纠纷的一个生动场景。
为推动法院主导型解纷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大格局转型,昌邑区人民法院采取“联起手”“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思路,完善物业纠纷诉调对接、联合化解机制,加快构建网格治理、多方参与的物业纠纷治理体系,打通基层治理“末端循环”。
联起手—— 变“规划图”为“施工图”
近年来,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受案量不断攀升,物业纠纷已成为基层治理不可忽视的问题。
昌邑区人民法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并联合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区住建局,建立物业纠纷案件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激活全盘,同心同向解决物业纠纷“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把“规划图”变成了“施工图”。
请进来——变“点对点”为“面对面”
2022年3月,昌邑区人民法院将区物业调解委员会的3名调解员“请进”诉讼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开展行业性、专业性调解。
行业调解的加入,使物业纠纷化解由原来“点对点”式的经验积累,转向“面对面”式的推广应用,形成可复制的调解方案。截至目前,该调解委员会共接受法院委派调解物业纠纷1200余件,调解成功并自动履行800余件,履行金额400万余元。
走出去——变“盆景”为“风景”
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该院速裁快审团队运用“判例示范+类案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统一司法裁判尺度,以个案示范处理带动批量案件的高效解决,提高办案效率。
与此同时,该院结合法官进网格活动,组织速裁快审团队由“坐堂问案”变为巡回办案。法官定期进入居民小区,对准焦距、找准矛盾,为群众和物业企业面对面普法、就地调解纠纷,有针对性地化解显性或潜在物业纠纷,成为基层治理的一道风景。
2022年,该院速裁快审团队共审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1595件,其中因被告自动履行而撤诉的就有957件,达到了“办结一案、化解类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