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市政府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俗民风
        2013-02-28 15:01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收藏 打印
        字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南宋洪皓出使大金谱写冷山佳话

          公元12世纪初,在北方崛起的女真族建立了大金国。大金国灭掉辽国后,把矛头对准大宋王朝。金军直扑宋朝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赵佶见势惊慌失措,急忙把皇位让给太子赵桓(即宋钦宗),然后仓皇南逃。1126年底,金军攻破东京,钦宗投降。第二年春暖花开之际,金军携着徽、钦二帝班师还朝,北宋王朝灭亡。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原任河北兵马大元帅,侥幸躲过这场劫难。经大臣推举,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仓促登基,后迁都临安(今杭州),这就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宋高宗。

          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宋高宗准备再次将都城由临安迁往建康(今南京市),以避开金军的锋芒。担任秀州录事参军的洪皓,不顾自己职位卑微,慷慨陈词,上书阻止。他的意见虽然未被采纳,但是才华和勇气得到赏识。高宗特意召见他,提升他为徽猷阁待制,以礼部尚书之名出使金国。未曾料想,这一次出使,洪皓竟然被滞留在金国14年,其中有整整十年的时间,是在吉林境内的冷山(今舒兰市小城镇境内)度过的。

          洪皓(1088年—1155年),字光弼,江西鄱阳人,徽宗年间进士,宋代着名词人,少年时代有经略四方之志,历任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

          金国根本没有与南宋议和之意,此前的宋朝使者都被他们扣留下来。洪皓也不例外,刚到太原就被滞留,之后被流放到遥远的冷山。

          冷山是金朝开国重臣完颜希尹的家族世居之地,洪皓以他渊博的学识和聪明才智,很快赢得尊重。希尹破例让他教授自己的8个儿子读书,这一教就是漫长的10年。

          既然不能归宋,能够在此传播中原文化,也算是不虚度光阴。可是,当地既没有任何书可以读,又没有纸张笔墨可以写,最后,他想出办法:在大雪封山、长夜难熬之际,取来桦树皮做纸,以鹿毛、羊毫绑在芦管上做笔,将冷山当地出产的一种黑色滑石,碾成粉末,充作墨汁,又凭博闻强记,将平生所学的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全文默写下来。他以这套“桦皮四书”作为课本,教授村人子弟。师从洪皓的完颜氏后人,后来有很多成为金王朝政治社会生活中叱咤风云的人物。洪皓也因此成为吉林教育史上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人,他的“桦皮四书”记录着千古不朽的冷山佳话。

          洪皓不但精通经学、史学,也精通诗文辞赋。在远离故土的冷山,他写下上千首诗词,金国人争相传阅。他的词多为忧国忧民之作,如《浣溪沙·闻王侍郎复命》:南北渝盟久未和,斯民涂炭死亡多,不知何日戢干戈。赖有兴王如世主,况闻谋帅得廉颇,蔺卿全璧我蹉跎。

          谪居冷山,身处塞外,但洪皓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一有机会就劝完颜希尹与南宋议和。他屡次秘密派人回到南方,向南宋朝廷报告金王朝的虚实,也与希尹就两国对峙的形势屡次争辩。完颜希尹最初力主攻宋,曾口出狂言说:“谁说海大,我凭自己的能力,能让它干涸,只是不能使天地相接而已。”洪皓听后,不卑不亢地警告他:“用兵如同玩火,如不收敛,必将自焚。自古以来,没有连续十年用兵不止的。”

          几年以后,两国对峙形势由金强宋弱开始转向宋强金弱,金国这边才开始有议和的想法。以宗盘等人为首的一派,主张在交还南宋河南、陕西之后,与南宋讲和。议和期间,完颜希尹曾就双方所议的10件事征求洪皓的意见。洪皓条分缕析,说得有理有据。希尹被洪皓说服,于绍兴十年(1140年)带领洪皓赶赴燕京(今北京),打算派遣洪皓回归南宋,进行议和。但在议和的条件上,金朝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以完颜宗弼(金兀术)为代表的一派,坚决反对向南宋交还土地。他联合希尹,杀了宗盘等人,重新发动攻宋战争,反过来又陷害希尹。洪皓因为与完颜希尹有过许多不同的言论,才幸免于难。

          离开冷山时,洪皓归心似箭,以为假以时日,便可回到南宋故土。然而到燕京刚刚一个月,南归的机会还没等到,希尹就被宗弼陷害致死。

          金人再次企图以高官厚禄挽留洪皓,都被他一一化解。在燕京期间,他一直关心宋朝的发展和强大,屡次秘密往南宋送信,报告金廷内幕。绍兴十三年(1143年),金熙宗喜得贵子,大赦天下,允许宋朝使者回归。洪皓与众多使者都在被赦之列,一起踏上了回归南宋的路。

          出使金国时,洪皓还正当壮年,回到故土时,已鬓发皆白。十年冷山生活留给洪皓的记忆太深刻了,他对金国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经济社会、风土人情、礼仪制度、政治制度以及物产等,都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曾着有《松漠纪闻》一书,担心被金人搜获,只好用火烧毁。回到南宋后,他追述了其中一部分内容,重新成书。因为当朝宰相秦桧禁刊私史,所以,此书一直没有发行。后来,他的长子洪适整理父亲旧作,分为正、续二卷。再过数年,次子洪遵根据洪皓生前谈及的往事,又整理出十一条,称为《松漠纪闻补遗》。两者合起来,就是传世的《松漠纪闻》。他的诗文经后人整理为《鄱阳集》和《鄱阳词》,至今仍可以读到。此外,他还着有《金国文具录》一书。

          “松漠”是“千里松林”和“平地松林”之意。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境内,设置松漠都督府,由契丹酋长充任都督。洪皓流放的地区就在古松漠都督府的东北面,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发生在广大的塞北地区,因此,以知名度较高的地名为指代,取书名为《松漠纪闻》。此书是关于东北史的最早典籍,曾被收入原吉林师范学院古籍所整理出版的《长白丛书》系列,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后人研究和考证金史、辽史、东北史、北方民族史的案头必备书。

          当年冷山的生活痕迹已荡然无存,但洪皓使金的业绩流芳史册,他留下的冷山佳话也被千古传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