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市政府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0年
        2021-01-19 08:08 来源:昌邑区
        收藏 打印
        字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2020年昌邑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区长  刘革锋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

        回顾“十三五”,全区经济社会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带来的多重挑战,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疫情等灾害的严峻考验,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临难不避、实干为要,积极推进“一核两翼五区”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培育发展动能、补齐民生短板,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过去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注入,“四新”经济成为区域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累计建成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9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6.5亿元。大力实施“退二进三”战略,积极推动传统工业有序退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2:12.5:82.3,确立了以三产为主导的新经济结构。

        过去五年,是动能转换不断加快的五年。农业现代化水平逐年攀升,成功获批全省唯一的以大宗作物为产业特色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工业转型思路更加清晰,环境友好型都市工业体系加速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到16户。服务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东市升级改造有序推进,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进程加快,以万达广场为引领的城市滨水休闲商业区未艾方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比重达到26.1%。

        过去五年,是三大攻坚不断深化的五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户323人全部脱贫退出,2个省级贫困村脱贫出列,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河长制”工作扎实开展,建成区内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森林覆盖率提升1.2个百分点,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日趋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加强,坚决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过去五年,是改革创新不断突破的五年。七大领域218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效显着,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明显增强。累计新登记注册企业6033户、个体工商户34760户,成功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5个,荣获“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区” “吉林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等诸多荣誉。

        过去五年,是国计民生不断改善的五年。累计完成重点民生事项261件,发放各类保障救助金近7亿元。开发城镇就业岗位7.83万个,新增就业6.4万人。维修改造校园校舍72.5万平方米,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增长53.4%,区医院、区实验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综合改造老旧小区65个、小街小巷62条,建设“四好农村路”74.7公里,整治“畅返不畅”165.6公里,新改建农村桥梁17座,既有危桥实现清零。农村饮水安全取得新突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位居全市九个县(市)区之首。

        二、2020年工作回顾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将客观因素影响降到最低。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实现正增长;剔除一次性收入及减税降费等政策性因素影响,地方级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和8%。积极争取国债资金4.87亿元,谋划新基建“761”工程和“十个围绕”项目73个,海绵城市、龙峰医药物流创业孵化园等41个重点项目开复工建设,吉林市雾凇中路垃圾场无害化处置等14个项目年内竣工,经济社会实现稳步复苏。

        这一年,我们同心同向、共克时艰,疫情防控成效显着。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慎终如始抓实排查管控。对境外和中高风险区来(返)吉人员及进口冷链企业实现全覆盖追踪,先后设置规范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15个,累计隔离管控3.6万人、闭环转运0.7万人、核酸检测5.1万人(件)次。因时因势调整应对策略。持续关注医疗机构、药店“哨点”,筑牢火车站“防线”,守住社区厂区商区“阵地”,稳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推动防控工作由应急性超常规向常态化转变。不遗余力提升保障能力。流调、转运、检测等专业队伍组建完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更加健全。疾控中心、骨伤医院PCR实验室建成投用,日最大检测量达2080人份。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冲锋在前;医护人员舍身忘我、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社区(村)工作者和公安干警不惧艰险、勇挑重担、坚守一线;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群防群控;社会各界人士和志愿者守望相助、真情驰援、携手抗疫,涌现出一大批无私奉献、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谱写了一曲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时代赞歌。在此,让我们向所有参与抗击疫情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一年,我们保持定力、砥砺奋进,产业层次稳步提升。

        突出抓好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农业增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功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为现代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得先机。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绿色有机水稻认证面积达到6.5万亩,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4.5%,粮食产量稳定在26万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1332户,规模化养殖企业达到48家,绿地粮油晋升为省级龙头企业。申报建设“中国好粮油”项目,争取奖补资金3616万元。迎风水库灌渠改造、新开河治理等基础设施工程全面竣工。持续推进工业转型。吉林都市工业产业园建设正式启动,天宇科技“液力缓速器”、润韬科技“临床试剂辅助载体材料”等科研成果初步实现本地转化,三环金属“年产300立方米泡沫透气金属材料”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帮助虹园汽配等8户中小企业协调信贷支持3000余万元,茜茜家居实现晋档升规。持续推进服务业提质。积极推动“百年东市”升级改造,吉林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揭牌运营,东市步行街作为省级“夜经济”发展试点单位正成为夜间消费新地标。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等6户服务业企业、润华商业等11户商贸业企业升规上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雾凇岛获评“省级雾凇冰雪摄影基地”,曾通村荣获“全省乡村游重点村”称号。

        这一年,我们笃实力行、破障除弊,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以改革的办法破除发展障碍,用开放的举措破解发展瓶颈。各项改革全面发力。高质量完成乡镇街道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实现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开发区(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东市商贸示范区实现市级事权下放。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限额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更加透明高效。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各类市场主体1573户。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双公示”制度,修复失信企业80户。机关干部助企行动扎实开展,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减免税收1.4亿元。全市营商环境考核评价综合排名位列城区第一,获评“2020中国综合投资热力百佳县市”称号。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包装谋划北药科创基地、军民融合多式联运等重点项目50个,大力开展线上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吉林环球港、吉林市能源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等9个重大产业项目实现签约,总投资额超过80亿元。与温州鹿城区在人才、经贸、文化等方面交流持续升温,区域协同发展驶入快车道。

        这一年,我们靶向发力、决战决胜,三大攻坚扎实推进。

        坚持聚点不散,靶心不变,持之以恒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收官提升行动,“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任务实现清零。扶贫产业项目及设施管理进一步加强,行业扶贫政策全面落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02万元,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市首家消费扶贫产品专馆落户我区,老爷岭农业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秸秆焚烧管控和全量化处置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校供热煤改电工程基本完成。集中治理入河排污口36个,整治侵占河道问题4项,18条河流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全面完成,桦皮厂、左家污水处理站建成并通水运行。积极开展冬春环境安全治理等专项执法检查,全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6起。省环保督察“回头看”48件转办案件全部办结,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对域内“7+4”类48家金融机构进行专项风险排查,约谈疑似潜在风险机构4家。积极筹集资金推进政府债务处置,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力抗击台风、冻雨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实现了“五个不发生”的总体工作目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着,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8.5%,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这一年,我们共创共建、共治共享,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难最盼的民生问题,年初确定的10方面56项民生事项全部落实。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统筹推进,累计发放保障救助金1.2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50元和每人每年4140元。城镇新增就业0.6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次,“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退役军人社保、医保接续工作基本完成,发放伤残抚恤金等各项补贴2014.3万元,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建管水平不断提升。吉林大街工字楼、四川街住宅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快,妥善解决1380户回迁居民逾期未安置问题。热力公司住宅改造等6个征收攻坚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房地产销售面积实现49.24万平方米。维北小区等15个老旧小区、江潭路等20条支巷路完成维修改造,施划停车泊位1720处,拆除违建4800余处。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体系实现全覆盖。改造农村厕所近3000户,绿化村屯15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个、3A级美丽乡村2个,助力全市“双城同创”收获佳绩。社会事业日益繁荣。大学区管理改革持续深化,重点高中录取率达到57.2%。全年完成校园校舍维修改造13.48万平方米,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区医院、骨伤医院诊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成功创建省级示范中医馆5家,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单位通过省级验收。文物长制全面落实,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物保护体系建立完成。

        这一年,我们积微成着、守正致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强化政治引领,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新。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有力保障了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政府系统落地生根。依法行政更加规范。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66件,办复率达100%。“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全民法律素质不断提高。府院联动取得实效,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形成有力互补。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责任追究机制,依法决策能力不断提升。勤政廉政持续深化。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筑牢抵制“四风”思想防线。持续加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政民沟通渠道更加畅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压减10%。

        此外,人民武装、审计、外事、残联、人防等方面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回顾过去的一年,稳增长压力之大前所未有,困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这一年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在困境中突破,在激流中勇进,取得这样的成绩属实不易,成之惟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领航掌舵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人大、政协高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昌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一是产业链和价值链仍处于中低端,新兴产业的培育和释放尚需时间,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仍需加快。二是财政收支缺口较大,刚性支出持续增加,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断加大。三是基础设施尚存短板,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城市发展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四是有的干部干事创业能力不足,促发展保民生的责任心不够,缺乏勇于担当的精神和敢闯敢干的魄力。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个五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加速城乡融合发展的机遇期,也是开创新时代昌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期。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省委“三个五”战略和市委“四六四五”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一一六七”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有效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努力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中体现新担当,在走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加速构建“一带”。紧紧抓住我区被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有利契机,以吉长北线为轴线,横向贯穿左家镇、桦皮厂镇、孤店子镇,纵向辐射土城子乡和两家子乡,向东延伸到市区,加快完成国家赋予的试验任务,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搭建长吉经济联动发展热线和乡村振兴发展示范轴线,推动长吉对进式发展,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带”。

        ——全力建设“一核”。突出东市商贸经济示范区和哈达湾经济开发区双引擎的拉动作用,积极推进商贸业规模化、数字化建设,融合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商务功能,打造体验式消费新场景,提高商贸业业态和行业整体竞争力。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创意设计、商务会展、楼宇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形成多业并举、多态融合、多区支撑的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市“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积极打造“六大功能(园)区”。坚持以特色为引领、平台为载体,加快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功能(园)区。全力推进“百年东市”升级改造,植入文旅元素,建设北方一流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市民生活消费的首选地、游客必到的打卡地,打造商旅融合产业区。加快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空间重组的融合互动,建设城市现代商业的新核心、工业遗产传承的新基地、居住休闲的新亮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载体,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区。充分融合雾凇、温泉两大核心元素,激发资源的联动效应,重点推进雾凇岛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东北最具影响力的“温泉带”,打造雾凇温泉旅游度假区。集约哈达湾经济开发区土地空间,建设多层厂房、配套服务设施,为环境友好型成长性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和平台,打造集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生产制造及智能服务为一体的都市工业产业园区。以孤店子—桦皮厂镇为核心,辐射周边,立足水稻主导产业,聚力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通过现代技术促进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全产业链提升,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左家镇为中心,带动桦皮厂镇、两家子乡,重点建设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左家)、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大力发展北方道地中药材、特种动物养殖、健康食品加工等产业,打造北药健康产业园区。

        ——提升培育“七大产业”。结合现有产业基础,把握昌邑区在全市的功能定位,着力提升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业、文化旅游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都市工业、信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三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实现产业集聚,提升产业能级,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产业体系。

        通过五年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力争实现将我区建设成为长吉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创新驱动力、产业竞争力、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经济实力、生态环境、人民幸福感大幅跃升的总体发展目标。

        四、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认真领会中央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清醒认识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严峻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守住风险底线,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切实做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能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不能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不能变;我们要深刻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牢牢抓住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等一系列新机遇,从落实国家省市重大战略中明方位,从人民群众期盼中强责任,加快形成推动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在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满足群众多层次养老需求、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等方面下更大力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我们要尊重发展规律,不脱离发展阶段实际,科学谋划,务实重行,把国家、省、市及区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在区域良性竞争中走在前列。

        按照“十四五”和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体会议总体部署,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更有韧度稳增长,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趋向高质量。

        1.促进消费升级。深入贯彻扩大内需战略,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发挥好消费对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振兴实体商贸。以东市升级改造为引领,加快智慧东市、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文化、创意、消费等元素融合一体的特色文旅商业街,推进各类消费业态“触电升级”,持续提升重点商圈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满足群众对于品质消费、品牌消费的需求。培育消费热点。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完善财富、万达等商圈内消费场所设施与功能,增加养老、托幼、教育、健康等领域优质供给,拓展“互联网+生活服务”,刺激消费增量提质。积极导入消费新模式,点亮夜间经济、做火网红经济,打造更具时尚化、体验化的消费生态圈,提升城市活力。创优消费环境。深入开展“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打造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鼓励引导企业创新品牌宣传,通过线上营销推广、线下节会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惠民利民的促销让利活动160场以上,逐步聚集消费人气,营造消费氛围,激发消费热情。

        2.强化项目带动。把抓项目作为调结构、促增长的关键举措,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精心谋划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做好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的包装推介,不断在招大引强优链上下功夫,重点推进野生动物园等10个项目签约落地,东方明珠等10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保障。大力实施项目。围绕全年计划建设的45个重点项目,持续开展“三抓”“三早”等攻坚行动,着力解决项目审批、融资贷款、土地征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双嘉环保扩能改造等21个新建项目如期开工,龙峰医药物流基地改扩建等24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虹园汽配等22个项目竣工达产,保持对项目建设的紧逼加压态势,不断提升投资强度和质量。积极上争项目。抢抓国家推出各项优惠政策的重大机遇期和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的重要窗口期,系统梳理国家、省、市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的重大扶持政策,找准与我区发展实际的契合点,认真做好债券项目谋划申报和政策资金争取,将政策信息切实转化为发展动能。

        3.深化体系构建。以新经济、新业态导入为突破口,重塑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农业跨界融合。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安全,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步伐,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推广玉米间作套种等先进适用技术8项,农业机械化率提升到85%,粮食产量稳定在26万吨阶段性水平,将饭碗牢牢捧在自己手里。拓展中草药、平欧榛子等高值高效作物种植规模,扶持优质肉牛、健康生猪、生态蛋禽等畜禽养殖业发展壮大。持续做好“农业+”文章,积极探索产销顺畅衔接、产品精深加工、农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搭建农业物联网载体,推动电商平台和自媒体营销,不断提升特色农副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推动工业转型提质。坚持科创引领,加快推进吉林都市工业产业园和左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统一物流、金融、法律服务等生产辅助要素资源,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大对环境友好型成长性企业引入力度,推动全区工业体系不断优化,促进工业向“研发智造”“精工质造”转变。全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帮助企业搭建产需衔接、银企对接平台,年度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户,1户企业实现晋档升规。推动服务业扩容提速。加快推进吉林环球港等重点服务业项目落地建设,补齐西部区域商业空白。加大哈达湾区域搬迁改造力度,着力引入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建设生活性服务业项目,推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借助区域公路、铁路、航空及军事基础设施,整合保税物流区、内陆港等资源,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建设,构建航空物流配送体系,接泊“长珲欧”空铁大通道。以全域旅游规划为引领,做精做大农业观光、民俗风情等乡村旅游项目,引导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二)更有深度促改革,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推动要素配置不断趋向高效率。

        1.以改革推动发展活力再增强。持续在“改革”上发力,疏通发展“堵点”,增创发展新优势。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牢牢把握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全面落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探索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等制度,采取股份合作、委托经营等方式,量化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全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提高预算约束力和透明度。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按照国家、省、市开发区改革要求,建立健全各项机制,把开发区打造成转型发展主战场、创新驱动新引擎。统筹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

        2.以服务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到100%,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在政务服务领域全覆盖应用。进一步强化乡(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服务点建设,逐步实现“就近可办”“同城通办”。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现“非禁即入”。推行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推动“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全覆盖,让所有市场主体“一照一码”走天下。有效落实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和“双公示”。完善市场主体产权依法保护制度、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与维权援助机制,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让讲诚信的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

        3.以创新推动转型步伐再加快。用创新思维集聚创新资源,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创新体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鼓励众创空间发展壮大,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吉林市能源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产学研合作载体,引导科技创新面向经济主战场,助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人才。启动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制定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在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予以倾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吸引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集聚创业。

        (三)更有厚度筑根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城乡发展不断趋向高品质。

        1.做好“建”的文章。聚焦发展和民生,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助推城乡发展向提升内涵转变。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对碧桂园、都豪家园等16个老旧小区以及幸福街、兰州街等8条支巷路进行综合改造。积极推动哈达湾区域征收,加快旧城区改建步伐。强力攻坚造纸厂B区改造等7个项目,确保征收扫尾清零,居民早日回迁。对主次街路、无物业小区开展绿化美化提升综合整治,栽植花卉灌木等13万株,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1.5万平方米,实现城市绿化提档升级。加速推动乡村建设。继续修建“四好农村路” ,加快鳌龙河整治进程,规划实施镇(乡)区集中供水改造,改善1.5万人饮水条件。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全年造林1000亩,绿化村屯8个,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分类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已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大荒地稻香小镇、左家北药小镇建设步伐,培育桦皮厂温泉康养小镇晋升省级,梯次打造土城子乡雾凇冰雪小镇、两家子乡满族风情小镇,让生活者怡然、投资者驻足、旅游者留步。

        2.夯实“管”的基础。坚持从群众最直接的感受抓起,让群众更有归属感。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结合“双城同创”常态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以万达广场、文庙广场为中心,着力打造维昌街、嘉园北路等精品街路5条。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对有物业小区分类推行“引领示范、对标提升”,对弃管小区采用“社区+N”模式进行兜底保障。加大违法建筑治理力度,坚决“去存量、遏增量”。推动乡村品质化提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打造省级美丽乡村1个、3A级美丽乡村2个、干净人家1000户,营造水清岸绿、渠沟通畅、路见本色、庭院整洁的农村环境。大力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让美丽乡村“美丽于形”“魅力于心”。

        3.增添“绿”的底色。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提升生态治理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加强对施工工地、散流体运输等领域的长效管控,全力推进秸秆禁烧和全量化处置,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积极开展域内河流污染防治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入河排污口治理,切实提升河流水体质量。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整区推进,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配套率、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详查土壤污染状况,做好哈达湾搬迁改造区域土壤治理与修复。持续开展污染农用地断源行动,确保未受污染耕地面积不减、质量不降。深入推进环境安全保卫。健全环保督察长效监管机制,深化生态保护责任体系,确保环境安全隐患消除到位。持续跟进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环境问题整治常态化。

        (四)更有温度惠民生,持续繁荣社会事业,推动全面小康不断趋向高标准。

        1.着眼民生之本,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城乡校际教师交流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启动规划学校建设,切实解决区域教育资源紧张难题。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中小学生艺术节等文体活动,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学校5所以上。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做优公办幼儿园,推动区十一小等3所校带幼儿园年内交付使用,培育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鼓励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5%。推进教育事业规范健康发展。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在职教师违规办班补课整治力度,依法查处无证无照办学机构和违法办学行为,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着眼民生之盼,进一步完善健康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培树区医院中医康复、消化中心等特色专科,做大做强骨伤、口腔等专科医院品牌。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细化服务水平,推动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纵深发展。抓好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构建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更加注重特殊群体关怀。强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管理,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失能老人评估指导,打造安宁疗护特色试点单位2家。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压紧压实“四方”责任,落细落实“四早”措施,重点加强对冷链食品、中高风险地区及境外来(返)吉人员的排查管控,突出抓好流调、转运、隔离、检测等关键环节,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强化应急演练和物资保障,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着眼民生之需,进一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推进数字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打造阅读空间试点社区2个,新建农村文化广场2个,高质量举办“建党100周年”等惠民活动80余场次。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积极推进体育基础设施进社区、进农村,全年安装健身路径10处。加大冰雪项目体育人才培养力度,力争在国家级以上赛事中荣获奖牌2枚。传承发展文物事业。深入落实文物长制,全面开展文物资源核查,坚守文物安全底线。加强哈达湾工业遗址保护利用,促进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和谐共生。

        4.着眼民生之依,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扩大就业规模。组织开展大型创业培训5场以上,开发城镇就业岗位0.94万个,新增就业0.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2.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提升保障水平。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行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全面落实“补差式”救助。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文养结合”,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依法维护退役军人权益,营造拥军崇军的浓厚氛围。巩固脱贫成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入开展“回头看”,切实筑牢返贫防线。持续壮大扶贫产业,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和摘帽村一起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5.着眼民生之安,进一步加大风险防控力度。坚持防风险与谋发展并举、建机制与补短板并行、理旧账与开新局并进。规范政府举债。加强政府债务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严控政府债务增量。在“三保”前提下,稳妥向上争取债券资金,破解民生工程难题,通过增收节支、盘活资产、增信展期等措施,积极化解债务风险。加强综合治理。加大金融行业监管力度,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犯罪活动。深化“平安昌邑”建设,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深入开展生产、消防、交通、食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统筹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应急处突等工作,把好安全生产“基本盘”。

        (五)更有力度转作风,持续提升行政效能,推动自身建设不断趋向高水平。

        1.把牢政治方向,从严施政。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坚决执行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抓好意识形态建设,常态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强化制度执行,依法行政。坚持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让崇尚法律、敬畏法律成为全社会共识。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勇于担当作为,务实勤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决破除路径依赖、思维定式,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不懈奋斗的朝气,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鼓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4.严明纪律规矩,廉洁从政。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自觉接受监察监督,强化审计监督,让政府系统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再压减5%。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纵然一路险阻,我们也要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纵然创业艰辛,我们也要砥砺奋进,勇往直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鼎力支持下,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开放的胸襟气度,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