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市政府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0年
        2021-01-19 08:08 来源:桦甸市
        收藏 打印
        字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2020年桦甸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 长   赵争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风险叠加、矛盾交织、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我们经受大战大考、付出艰辛努力、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7.1亿元、增长4%,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3.85亿元、增长3.2%,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30.87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增长33.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8亿元、增长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0100元和16200元、增长3%和6%。

          (一)突出防输入守底线,疫情防控常态长效。强化应急处置。面对突发输入性疫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高效有序开展医疗救治、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等工作,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途径,成功处置武汉输入性病例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实现本地“零传染”、外部输入“零扩散”。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分级分区防控要求,建立扁平化指挥体系及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完善常态化防控、应急触发等机制,压紧压实“四方责任”,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复业复课,稳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累计闭环转运700余人,隔离管控2万余人。改造规范化发热门诊2个,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2个,最高日检测能力达到1.8万人份,累计完成核酸检测7.3万份,实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织密人民防线。坚持全市总动员、全民齐参与,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坚守一线、勇挑重担,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挺身而出、无私奉献,广大城乡群众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筑牢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人民防线,取得了疫情防控重要阶段性胜利。在坚守家园的同时,派出2批次56名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驰援舒兰,圆满完成援助任务。全市共有15人、6个单位被省和吉林市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称号。

          (二)突出稳实体促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力对冲疫情影响,抓“六保”、促“六稳”,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着力稳定实体经济。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扎实开展市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百人助百企”等活动,为企业减税降费2.3亿元,提供应急转贷、无还本续贷12.7亿元,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5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4600余万元。汽车半轴、铁精粉、钙产品产值分别增长29.7%、19.8%和60%。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户,盘活“双停”企业3户、“半拉子”项目3个,成功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户。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6.2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万吨以上。特产业增加值实现10.85亿元,增长5.7%。累计发放“农担贷”“吉农牧贷”1.4亿元,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区)7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3.9%。“桦甸黄牛”成功跻身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个,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816个和549户。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7.49亿元,增长5%。出彩农业成功晋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我市获评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优秀县、全国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县。旅游经济全面复苏。启动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组建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枫雪部落、森林慢谷、银白杏特色冰雪生态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南楼山景区综合开发、莲花山温泉康养小镇、苏密白桦小镇等一批文旅项目即将签约,成功举办第15届白桦节、“魅力冰雪·生态旅游”高峰论坛、肇大鸡山冰雪文化节等文旅活动,高质量承办吉林市全域旅游推进大会。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和森林人家各2个,红石国家森林自然公园晋升国家4A级景区。市场消费快速回暖。大力开展促消费专项行动,举办电商全民直播、特色餐饮评选等大型促消费活动50场,发放普惠型消费券200万元,精心打造“乐活里”“爱民里”夜经济商圈。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电商网络零售额分别增长213%和50%以上,均位列地区县市首位。项目建设成效显着。建立高质量发展“赛马”机制,积极落实“三抓”“三早”行动,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31个。白云生态食品技改扩能、宝奇智慧共生物流园、健康产业园一期等30个项目竣工投产;谋划总投资343.6亿元的新基建“761”工程项目124个,推进“双十亿”重大产业项目2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0个。新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招商引资年度综合排名居地区县市第二位。

          (三)突出补短板强弱项,三大攻坚战果丰硕。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落实产业帮扶1076户、就业帮扶561人,全市剩余16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紧盯“三类人群”,建立临贫预警机制和骤贫处置机制,实现综合保障和防贫保险全覆盖。统筹战贫战疫战灾,扎实做好“两不三个一”“六核六保”工作,有力保障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不受灾害影响。新增整市推进千亩果榛示范园项目,扶贫产业项目年人均分红增加到1528元,增长71.7%。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国考省考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扶贫药品专柜、代购送药服务和基层基础精准化经验在地区推广。扶贫开发数据质量连续3年全省通报第1名,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列全省一类等次。污染防治再创佳绩。强化秸秆全量化处置和禁烧管控,卫星遥感“零”火点。城区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停用,走在全省前列。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9个乡镇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成并调试,入河排污口及千吨万人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全面完成,8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按期完成存量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提标改造等整改任务。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100%。积极推进生态红线评估调整、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和“三线一单”编制,科学调整各级各类保护区,合理划定保护范围,县域发展空间进一步释放。防范化解风险有力有效。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5.8亿元,结合债务展期、市场化置换等方式偿还政府到期债务9.3亿元,超额完成债务化解目标,我市被评估为法定债务率安全无风险地区。建立府院联动机制,推进国有企业债权清收,做到应诉尽诉,清收到位欠款5833万元。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平稳有序退出小额贷款公司3户、典当行2户。向上争取资金再创新高,到位各类补助资金、债券资金、抗疫特别国债合计55.8亿元,增长77.1%。

          (四)突出强功能提品质,城乡面貌显着变化。城市建设全面提质。新建改造道路7条、16万平方米,改造人行道方砖4.5万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55.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新建雨污排水管线10.6公里,改造供热管网95.3公里、供水管网2.14公里。持续推进“辉发湖”水生态治理,打造“十里荷塘”城市生态景观带。城市管理全面提效。在全省县级城市率先完成“一城一网”供热整合,保障7.2万户居民平稳供热。推进弃管小区物业化管理,集中开展综合市场、城市出入口环境秩序专项整治,拆除违建5734平方米,更换垃圾桶1400个,安装路灯203个。顺利通过国家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终期评估和省级卫生城市复审。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磐桦线村庄整治工程,完成农村公路绿化美化及路田分离50.5公里,绿化村屯15个,改造农厕8700户。建设生态宜居示范村15个、环境整治提升屯153个,打造美丽庭院、干净人家3600户,创建省级美丽休闲乡村、美丽乡村、3A标准示范村5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获评全省一类县第一名。桦郊乡友谊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镇。

          (五)突出办实事求实效,民生民利持续改善。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延长高速公路(桦甸段)全线启动征收、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面开工。改造农村公路138公里,完成“畅返不畅”提级53公里,修复桥梁17座。实施移民扶持项目97个。完成水毁修复工程、应急度汛工程18处,治理河流重点段24公里。修补提升市区街路及小街小巷3.1万平方米。棚改货币化安置楼房276套、1.7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2个、居民楼75栋,受益住户3990户。4所乡镇学校教学楼(公寓楼)竣工投用。建成农村文化广场6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39个。新建通信基站22个。民生保障不断加强。为疫情防控一线社区工作者发放工作补助301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2万人次、933万元,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开展巡回医疗义诊活动10次,服务群众1.6万人次;提供免费妇幼健康服务7380人;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以上。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24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2830万元;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100%,康复服务工作在全省介绍经验。超计划完成单位食堂、大型餐饮场所“明厨亮灶”改造,覆盖面达72%。加强法律便民服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18件,实现应援尽援。扎实开展拥军优属工作,“三级五有”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积极应对三次强台风、两次洪峰过境和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我市连续95个月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连续4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实现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创新开展“互联网+信访”模式,常态化落实市领导下访接访、市政府领导“访事夜谈”等机制,化解信访案件113件。深入开展“一案一整治”专项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现长效常治,平安桦甸建设成效显着,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六)突出转作风抓落实,行政效能切实提升。深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238件,办理率、答复率100%。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省县级城市率先完成“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城市信用监测指数进入全国前60名,获评“全国首届公共资源交易百强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现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全覆盖。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市级领导日常监督约谈、责任清单制度,扎实开展“以案促改”,建立完善工程建设、国企国资领域监管制度11项,完成各类审计项目30个,政府系统廉政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工作有力推进,为“十三五”画上了圆满句号。回顾过去五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中央、省、吉林市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桦甸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积极进展。

          这五年,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累计建成投产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93个,“431”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58.9%提高到74.8%,医药健康、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规上企业产值占比由29.3%提高到52.7%、税收占比由23.2%提高到64.8%。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累计接待游客突破45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8亿元,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加快推进三产融合,成功创建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培育生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户、省市科技小巨人企业12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级孵化基地4个。

          这五年,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投资40.5亿元,实施城乡基础设施重点工程120项,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2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47%提高到50%。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持续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行政村道路硬化、农村客运、安全饮水、有线电视、4G网络覆盖率均实现100%;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累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省级美丽休闲乡村、美丽乡村、3A标准示范村34个,成功打造五桦线—桦辉线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带。

          这五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提升。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交办案件全部整改到位。取缔散乱污企业24户、燃煤锅炉120台,热电厂“退城入园”,严格秸秆禁烧管控,空气颗粒物浓度较2015年下降46.9%。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累计实施水污染防治项目42个,全覆盖实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8%,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体优良比例达到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农药包装废弃物有偿回收全覆盖、常态化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违建别墅全部清理。清收还林1.3万公顷,绿化美化村屯316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6.13%,获评“省级森林城市”。

          这五年,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党政机构改革、乡镇街道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显着,两次获评全省营商环境考评标兵县(市)。开发区完成一级财政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和“管委会+公司”改革,综合考评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引进落地3000万元以上项目76个,签约金额321.7亿元。推进实施延长高速、烟白铁路旅游专线项目,提标改造国省县道116公里、农村公路776公里,内通外联交通格局加快形成。

          这五年,民生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9亿元,1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534名贫困人口实现清零。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4.9%和6.7%,位居全省第四位和第八位。累计投入173亿元,滚动实施200余项民生事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8%。新增城镇就业3708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2万人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人民群众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位代表,五年的风雨兼程,五年的合力攻坚,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携手共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老干部、老同志,向驻桦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森防指战员,向在桦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桦甸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新旧动能转换仍处于量变阶段,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稳增长任务繁重;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和欠账,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有的干部思想不解放、思路不开阔、作风不务实,营商环境还需持续优化。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桦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根据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市政府编制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一)“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考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是我市开创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的关键五年。我们要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注重处理好继承和创新、速度和质量、政府和市场、城市和乡村、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等关系,对“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系统安排。

          “十四五”时期桦甸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和吉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吉林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工作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资源转化、绿色转型”为主攻方向,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生态旅游胜地、健康产业新城、新型能源强市、绿色矿业基地”发展定位,加快建设“132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形成“一核三带四区四节点”、宜业宜游宜居宜养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在新征程中奋力开创桦甸振兴发展新局面。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纲要(草案)》包括10章37节,围绕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任务和落实举措。

          明确生态旅游胜地、健康产业新城、新型能源强市、绿色矿业基地城市发展定位。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县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发展质量总量、项目建设、新动能培育、融入“双循环”上跑出桦甸加速度,确保经济增速高于地区和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十四五”末期县域发展排名迈入全省县市前10名。

          加快建设“1321”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繁荣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持续壮大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个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矿产加工、机械制造两个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以服务业为重点、工业为支撑、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力争“1321”现代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

          打造“一核三带四区四节点”县域发展空间新格局。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调整优化全市空间结构,着力做优城区这一县域发展核心,突出打造松花江生态旅游带、高速公路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五桦和桦辉线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带,加快建设食品医药产业集聚区、新材料产业创新区、新能源产业示范区、绿色矿山转型区,努力构建东部绿色转型、南部特色种养、西部多业态融合、北部优质农业战略支撑节点,推动形成宜业宜游宜居宜养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为确保“十四五”重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支撑,以新基建“761”工程和“十个围绕”为重点,聚焦重大产业、重大科技创新、重大生态环保、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社会民生等领域,策划包装“十四五”5000万元以上项目220个,总投资800亿元,并从中筛选出7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举全市之力加快推动落实,努力以项目优势带动形成发展优势。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安排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6%,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万元和1.7万元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培育动能、提升质效上取得新成效

          以旅游产业为重点,做活做优现代服务业。编制完成《桦甸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桦甸市冰雪产业发展规划》。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红石秘境森林观光旅游小火车开通运营,加快枫雪部落、森林慢谷、肇大鸡山户外极限运动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南楼山景区综合开发、国家天文望远镜、苏密白桦小镇等项目签约落地。实施“白雪换白银”工程,大力发展“冰雪+”,重点打造“红石雪乡”“山野雾凇·凇江画廊”“肇大鸡山冰雪文化节”等冰雪品牌,让“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创新办好第16届白桦节、旅游高峰论坛等文旅活动,不断扩大桦甸旅游品牌覆盖面和影响力,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全力推动农贸市场开工建设,年内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户。丰富“乐活里”“爱民里”商圈文娱消费体验,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50场次以上。整合域内电商资源,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引导鼓励企业开辟线上销售渠道,拓宽地产品上行通道,力争全年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13亿元,增长15%以上。全力打造智慧物流产业高地,推动宝奇智慧物流“5G+人工智能”示范基地建设。

          以提速增量为导向,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食品医药产业。推进修正(桦甸)健康产业园、参芝元人参综合加工、均泰东方医药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健康产业园二期三期等项目建设,推动益格丰生物医药等项目落地开工。鼓励胡庆余堂药业、海外制药、隆泰制药等企业增产扩销。擦亮吉元、吉粮、桦牛、眼镜小猫、好芯等绿色食品品牌,提升市场占有率。多元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白山电厂发电机组改造,推动西金沟水电站等项目嫁接盘活。帮助凯迪绿色能源重启运行,确保凯泰生物质颗粒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丰泰热电二期、特变电工风力发电、北控光伏发电等项目落地。力争完成红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立项核准。集聚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钙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恒泰新型环保活性钙深加工、中冶年产90万吨石灰石等项目开工建设,鼓励汇金钙业、锦兴钙业等企业持续释放产能,推动钙产业链向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年加工30万吨钾长石、墨绿石材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三润石墨烯润滑油等项目建成投产。

          以集约增效为目标,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发展矿产加工产业。坚持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并重,抓住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契机,帮助符合条件的停产停工企业复工复产,推动矿山企业探、采手续办理,支持复工复产企业扩产扩能、升规复规。加快金、钼、铅锌、铜、铁等金属资源绿色开发、精深加工、高效利用。智能发展机械制造产业。机械加工产业园年内建成投用,鼓励和吸引机械制造企业入园发展。加快圆方机械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力争汽车半轴年产量突破320万件。围绕汽车零部件加工、矿山配件加工、农机具制造等领域引进优质项目。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实施“四位一体、五项联保”、高质量发展“赛马”、联席会议督办推进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项目中心协调服务功能,着力破解资金、用地等要素瓶颈。全年策划包装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不少于50个,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7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三早”项目不少于20个,竣工项目不少于30个。紧盯国家政策走向和资金投向谋划项目,最大化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

          (二)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优化环境、激发活力上增创新优势

          推动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坚持“非禁即准、平等待遇”原则,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落实最贴心的包保帮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开展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百人助百企”行动,为企业服务既要零距离、无障碍,更要精准高效。持续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优化办事流程,企业设立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对守法守信企业不干预、少打扰;对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严肃查处涉软案件,坚决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推进建立“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评,由企业参与评判营商环境优化成效,不断提升企业的感受度、活跃度和满意度。

          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量。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瞄准长三角等4个驻点区域、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靶向招商。聚焦延伸产业链、融通供应链,积极融入全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招商。深入落实“桦商回家”行动,成立桦商商会,建立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提升“以商招商”成效。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力争全年签约落地3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

          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关心支持域内企业发展,不断为民营经济撑腰鼓劲、铺路搭桥、注入活力。坚持抓大与育小并举,深入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实行“一企一策”梯次培育,推动“个转企”“小升规”,新增“四上”企业9户以上。突出创新引领,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出彩农业、胡庆余堂等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年内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户、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各1户。做强做优融资担保平台,中晟担保公司再注入资本金不少于5000万元,融资担保额度增加至15亿元;鼓励金融机构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扩大信贷投放,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力争全年为企业节省成本1.5亿元以上。

          推动园区建设升级晋档。提升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整合优质资源,做大资产总量,提高融资能力和市场化运营水平,开发区平台公司资产力争突破3亿元,开发区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20名。提升项目承载力,加强土地征收储备,加快消化存量土地,盘活园区闲置资产及“双停”企业,拓宽开发区发展空间;不断完善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配套,增强平台承载功能。提升产业集聚力,建立健全健康产业园区和机械加工产业园区孵化体系,严格项目准入标准,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争创省级产业孵化基地,推动主导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三)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统筹城乡、强农富农上实现新跨越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产业体系。聚焦提升“米袋子”“菜篮子”供给保障能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稳定粮食生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12万公顷左右,总产量稳定在110万吨以上。推进特产业提质增效,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为引领,重点推进软枣猕猴桃、人参、大榛子、有机蔬菜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增特产业种植面积1000公顷。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新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区)4个,加快推进区域性黄牛集散中心建设,全市黄牛、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18万头和21万头。巩固生产体系。建设高标准农田9.4万亩,推广落实保护性耕作1万亩;示范推广农机农艺相结合先进技术20项,主要农作物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90%。强化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和病虫害预警预测,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力争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500人以上。激活经营体系。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农特产品加工企业10户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休闲农业主体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和10%以上。新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各30个,创建省市级合作示范社、家庭示范农场9户,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32万公顷。持续扩大“桦甸黄牛”“桦甸林蛙”“桦甸林下参”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再培育推介一批“小而美”特色农产品品牌,“三品一标”农产品监测面积占食用农产品总面积40%以上。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村镇规划体系,统筹推进特色城镇打造、新型社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运管体系,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发展,实现由“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分步打造榆江线、常取线2个美丽乡村精品片区,改造农厕1000户,绿化美化村屯10个。持续提升15个生态宜居示范村、153个提升屯创建水平,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和3A标准示范村6个。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抓好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包30年政策落实,开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回头看”,强化土地流转动态管理,进一步激活土地要素。巩固和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突出抓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多元化经营,推动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实现农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推动土地贷、大棚贷、农机贷等金融产品创新,切实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完善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持续跟踪脱贫人口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实现动态清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完善“龙头企业+扶贫资金+贫困群众+固定收益”模式,推进扶贫产业项目扩容提质,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强非贫困村村屯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扩大扶贫政策受益面。夯实扶贫资产管理责任,有序推进扶贫资产运营管护,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坚持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推动就业扶贫、消费扶贫、金融扶贫、“志智双扶”纵深发展,不断提升脱贫群体的增收能力和内生动力。推动减贫工作平稳转型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有效缩小农民可支配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在文明创建、多元共治上力求新突破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高质量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发展大街建成通车,磐桦路、新安大街等10条主次干道改造提升,建设大兴街、长胜街等雨污管线15.7公里;继续推进资源整合,提升供水、供热保障能力,完成天然气储配站建设。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强休闲广场、园林绿化、景观照明等市政设施维护修缮,建设口袋公园10个,新增绿化面积6300平方米,完成北出口湿地修复,打造休闲生态“城市客厅”,不断提升城市颜值。

          深化城市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数字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打非拆违”、建设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攻坚,推进小区管理物业化、街面管理网格化、集市管理规范化、路面清扫机械化。推进数字桦甸建设,建成数字城市运营中心,打造数字城管平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激活城市文明细胞。

          强化城市基础支撑。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全力推动延长高速(桦甸段)项目建设进度,实施干线公路升级改造46公里,完成长安大桥维修加固,推进“四好农村路”和连屯路建设,加快构建“三纵三横”县域主干路网。统筹推进城市供水水源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城市水生态治理工程。提升能源、通信保障能力,实施10KV以下农网改造24.1公里,新建5G基站135个,实现5G信号城区全覆盖,争创全省5G示范县。

          (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绿色发展、生态建设上打造新样板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精准施策,狠抓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完善城区供热“一城一网”,扩大清洁燃料配送能力,推进五桦线沿线、渤海大街北侧燃煤锅炉清洁化改造和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建成区主次干道机械化保洁水平,抓好柴油货车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继续强化秸秆全量化处置和禁烧管控,确保城区空气质量稳定达标。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常态化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提升河湖“清四乱”成效。开展生态治河,实施小型水库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辉发湖环境治理工程,建设绿色堤岸。坚持“建管用”结合,实施乡镇污水支线工程,建成红石镇红石社区污水处理项目,提升乡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强化城市污水管网运维管理,推广“五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巩固集中式水源地整治成果,主要河流断面水质持续达标。

          深入打好青山黑土地保卫战。牢固树立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理念,进一步加强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推进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巩固“大棚房”、违建别墅清理整治成果,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持绿色矿山“五化”标准,完成中辰矿业、二道甸子金矿等7个矿山改造。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对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开展“回头看”,全面巩固整改成果。

          深入打好环境安全保卫战。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持续开展“清废”行动,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置,深化尾矿库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排查整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城乡环境安全。修订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生态环境事件发生。巩固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确保改到位、不反弹。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共建共享、增进福祉上满足新期盼

          筑牢疫情安全防线。坚决树牢底线思维,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巩固扁平化指挥体系,进一步压紧压实“四方”责任,精准落实国家、省和吉林市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持“人物同防”,强化境外及国内重点地区返来桦人员排查管控和进口冷链物流即时监测,突出抓好转运、隔离、检测等关键环节,实现全时空、全流程闭环管理。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发热门诊、药店、诊所等哨点作用,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强化应急实战演练,全面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

          夯实民生基础工程。重点推进10类24项民生工程。1.实施“四好农村路”工程,修建农村公路73公里、生命防护工程61公里,改建公路危桥2座。2.实施市政维护工程,改造光明路、渤海大街等7条道路路面18公里,改造长胜街、丰收路等4条人行道方砖6.4万平方米,畅通微循环小街小巷7条、9900平方米,新建改建城区水冲厕所5座。3.实施亮灯工程,新增全兴大街、金鼎路及小街小巷路灯335个,强化日常管护,确保亮灯率100%。4.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宏达、丰收、南环等老旧小区58个、5035户、4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5万平方米。5.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0处,惠及群众8000余人;农村集中式供水率达到95%以上。6.实施安全救援体系建设工程,强化红石镇消防站应急实战演练,建成常山镇消防站,提升东部、北部偏远地区消防应急处置能力。7.实施教育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新建实验幼儿园分园,重建实验幼儿园教学楼,完成4所学校消防安全改造。8.实施健康惠民工程,明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项目、平战结合隔离病区项目竣工投用。9.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寿山仙人洞岩体修缮加固,改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馆1个,新建行政村健身路径5条。10.实施防灾减灾工程,治理红石镇陈家沟山洪灾害点,建成堤防护岸4.8公里;推进双杨树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工程建设,改造灌溉面积2.1万亩;完成东官房场、长安屯、渔业社排涝工程建设。

          织密公共服务网络。重点抓好14类22项民生实事。1.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资助困难家庭学生9000人次、850万元以上;抓好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落实。2.提升医疗惠民服务水平,组织大型专家义诊活动12次以上,惠及城乡居民1万人以上,开展免费妇幼健康服务6600人次以上。3.扩大社会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开展各类就业培训6000人次以上;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万人次以上;举办招聘会不少于20场。4.抓好餐桌安全,实现养老院、幼儿园食堂“阳光厨房”覆盖率100%。5.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持证率、风险分级评定率和风险隐患整改率均达100%。6.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2400万元;继续开展困难群体养老保险缴费贷款业务,帮助困难达龄人员及时领取养老保险待遇。7.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20元提高至不低于55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4200元提高至不少于4400元,实施残疾人康复救助700人,争创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示范县(市)。8.保障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推行城市社区“社工岗”管理,完善薪酬待遇、培养选拔等机制,提升社区工作人员职业归属感。9.整治城区交通秩序,合理规划停车位,增设重点区域违法停车抓拍系统,创建规范有序的公共停车环境。10.强化小区物业管理,成立国有物业服务公司,承接老旧弃管小区物业管理;开展物业服务提升年活动,促进物业服务市场健康发展。11.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开展“白桦之夏”演艺季等大型文体活动10场次以上。12.加强法律便民服务,对困难人群法律援助应援尽援,推动10个“百姓说事点”升级为“个人调解室”。13.落实国家退役军人抚恤优待、帮扶援助、就业创业政策,帮扶率和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率均达到100%。14.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专项治理,实现开工项目实名制用工、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及保证金专用账户三个全覆盖。

          构筑社会善治格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争创“七五”普法全国先进县,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加强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切实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作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抓好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扎实开展应急实战演练,坚决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严控债务增量,有序化解政府债务存量,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坚持市政府领导“访事夜谈”机制,完善网上信访模式,进一步提升信访“五率”。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深化行业整治成果,推动平安桦甸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上彰显新作为

          恪守忠诚之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学深悟透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做到思想上与党同心、行动上与党同步,以桦甸高质量发展成效诠释忠诚、初心和使命。

          筑牢法治之基。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府院联动机制。规范履行行政决策程序。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依托“金城商量”“百姓说事点+网格”等平台,及时回应群众关心关切,努力使各项决策更近民情、更顺民意、更贴民心。

          勇担实干之责。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见实效,以实干造福百姓,以实绩取信于民。深化基层减负,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切实提升执行能力,建立完善重点工作清单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清单、有督查、有考核、有问责。健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澄清关怀三项机制,激励干部放开手脚、轻装上阵、大胆工作。

          绷紧廉洁之弦。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强化审计监督,从源头管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厉整治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清正、清廉、清明成为政府的鲜明底色。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壮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为推进新时代桦甸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六稳”“六保”: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和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农担贷”: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由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以信用担保的方式在授权额度范围内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从而保障银行债权实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连续经营的一种财政和金融协同支农方式。

          3.“吉农牧贷”:即农业银行为积极推动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政府增信机制作用,以风险补偿基金为最高额保证金质押担保,针对养殖场户、合作社发放的贷款。

          4.高质量发展“赛马”机制:即按月、季、年度绘制经济运行综合情况柱状图,展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形成浓厚竞争机制。

          5.新基建“761”工程:即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7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智能信息网、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市政基础设施网“6网”;着力补强社会事业“1短板”。

          6.“三类人群”:即未脱贫人口、脱贫监测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

          7.“两不三个一”:即不因疫情等因素阻断与贫困户的密切联系、不间断宣传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和文件精神,每月至少入户开展一次问询、一次核查、一次帮扶工作。

          8.“六核六保”:即核因灾返贫致贫、核危房、核饮水、核农作物、核养殖、核设施受损等情况;保生产、保就业、保生计、保设施、保项目、保运行。

          9.“控制性工程”:即高速公路工程里面最难的一个或几个单体项目,能对整个工程的建设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单体项目,如隧道、特大桥等。

          10.“三级五有”:“三级”即市(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级退役军人服务站、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五有”即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即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

          11.“一网、一门、一次”:即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充分运用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及线下办事窗口,群众和企业办事线上一个总门户,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只跑一次。

          12.“431”产业体系: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着力发展医药健康、绿色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4个新兴产业,集约转型发展矿产加工、机械制造、林木加工3个传统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服务业繁荣发展。

          13.“一主六双”:即吉林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规划的全省产业空间布局。

          14.“桦商回家”:即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质量和实效,充分发挥域外“桦商”各种资源优势,动员、鼓励、吸引在外“桦商”回乡创业,并通过“桦商”引荐域外企业来桦投资。

          15.“四个不摘”:即对脱贫人口实施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保障性政策。

          16.“一城一网”:即一座城市区域范围内,采暖面积由一个热源主体覆盖,统一调度、运行、维护,形成可分、可组、可控的整体网格系统。

          17.绿色矿山“五化”:即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矿区社区和谐化。

          18.信访“五率”:即信访录入率、及时受理率、快速办理率、群众参评率、总体满意率。

          19.“金城商量”:即桦甸市政协协商议政新平台,按照“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总体要求,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