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6 10:09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2014年蛟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应对,奋力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5亿元,增长7.8%;规模工业增加值72.8亿元,增长4.9%;固定资产投资184.6亿元,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亿元,增长13.1%;地方级财政收入73481万元,可比口径增长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61元,分别增长5.5%和12.9%。
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于提质增效,经济运行总体趋稳。突出工业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扎实开展“工业经济效益提升年”活动,强化涉企服务和生产要素保障,努力帮助企业挖潜增效、减亏增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税金分别增长6%和13%。坚持把投资作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新建、续建重点项目89个,松花湖管业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深入实施“五大工程”,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生成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600户,新增“三上”企业19户,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
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突出农产品转化增值和品牌培育,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11个,粮食产量实现98.5万吨,畜牧业、园艺特产业产值分别增长9%和7.5%,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增长7%,“黄松甸黑木耳”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我市此类商标零的突破。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开工建设宏博瑞达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7.1%。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金融服务大厦主体封闭,再生资源市场已经建成,达尔顿饭店正式运营;我市被列为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试点县,首次成功举办网上黑木耳节,12户企业进驻淘宝“特色中国”吉林馆,1号店“特产中国”蛟河馆开馆运营。编制完成了《蛟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务实举办第十三届红叶旅游节,前进古城晋升省级森林公园,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全省知名品牌,旅游总收入增长9.7%。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5.7�U50.6�U33.7。
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于完善制度,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卫生和计划生育、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基本到位,商务、畜牧等六部门完成了相关职能调整,取消行政审批项目43项,承接上级下放事权46项。229个事业单位主体职能和社会功能梳理分类完毕。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首次公开财政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审计监督同步跟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高。积极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市场主体登记注册量、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21.8%和1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和土地收益保障贷款工作顺利推进。严格执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取缔义务教育阶段重点班,全面实施阳光分班,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大幅度降低了群众用药成本。
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于促进和谐,民生改善取得实效。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7542人;城乡低保标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报销比例等均实现大幅度提高。实验小学分校和新区幼儿园投入使用,中医院移址新建项目主体封闭。团山子水利枢纽工程实现大坝截流,供水管线工程全面启动,库区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处,解决了农村8000人饮水安全问题;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完工。城区新增200吨锅炉供热热源,维修老旧管网38公里;完成“暖房子”工程31.3万平方米;为2512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落实实物配租185套。完成滨河西路等6条城区道路和302国道“三岭”段建设改造,蛟河至松江24公里柏油路全线贯通。注重改善农村环境,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移民后扶等项目150余个,新型城镇化和省级改善人居环境重点村建设扎实推进,天岗、白石山被确定为新一批全国重点镇;清收林地15.5万亩、还林13.76万亩。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注重发挥网络传播正能量功能,广泛开展“百姓大舞台”、“广场健身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文体活动,新建城乡文体广场21处,电视台采编播设备数字化整体改造全面完成。进一步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努力化解矛盾纠纷,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于转变作风,行政效能不断提高。高质量办理人大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88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100%。圆满完成第九次城镇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调整了超大社区,充实了人员力量,提高了待遇水平。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切实落实执法责任,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约法三章”,认真开展专项整治,清理超标公车56辆,腾退办公用房8000余平方米,公务接待、公车使用费分别下降45%和29%,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注重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着力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政府系统服务水平、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此外,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及老年人和残疾人等事业得到发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防灾减灾、“双拥”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这是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人民团体、垂直管理单位、驻蛟部队和武警官兵,向离退休老干部和所有关心支持蛟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正视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稳增长方面,受宏观经济下行、化解过剩产能、规范优惠政策等因素影响,现有企业市场萎缩,在建项目进展滞缓,招商引资难度加大,稳存量、扩增量仍面临严峻挑战。在调结构方面,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粗放利用的格局尚未彻底改变,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可持续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任重道远。在惠民生方面,由于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政府性债务进入偿还高峰期,加之国家严控地方政府举债导致融资受阻,一些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面临资金瓶颈。在转作风方面,个别干部精神懈怠“不作为”、能力不足“不会为”、缺乏担当“不敢为”的现象仍然存在,还不能完全适应振兴发展的新要求。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三期叠加”压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牢牢抓住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长吉图战略深入实施重大机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在推动振兴发展、依法治市、建设美丽蛟河中实现新作为。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增长12%,地方级财政收入可比口径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8.5%,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一)更加注重项目实施,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把项目实施作为振兴发展的有效抓手,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紧紧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全力在项目引进建设上持续用力。
千方百计引进项目。一是突出谋划项目。深入研究分析国家支持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措施,重点围绕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包装上争项目,力争使蛟河抽水蓄能电站等更多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纳入国家盘子。分别建立上争和招商项目储备库,根据发展变化动态调整库存项目,保证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二是突出主导产业。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围绕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特色食品、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全年力争引进建设超3000万元招商项目35个以上。三是突出创新发展。遵循“招大引强、增量提质”原则,认真把握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导向,最大限度用足、用活鼓励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抢抓“东博会”和“民企吉林行”等机遇,大力引进央企和民营大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着力引进一批处于学科前沿、掌握关键技术,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四是突出招商主体。坚持把“三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招商引资的主力军,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搞好土地收储,完善配套设施,强化承载功能,提升服务水平。突出开发区产业规划和定位,创新方式方法,发扬“钉钉子”精神,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加大项目推介力度,确保25个重点项目落户“三区”。五是突出资源整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挖掘和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提供项目信息,参与攻关推进,为项目引进奠定基础。
强化服务包保项目。对新开工项目,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套专门班子、一抓到底“四个一”包保机制,帮助企业完善开工手续、落实开工条件、倒排建设工期,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直至项目竣工验收投产。对续建项目,进一步明确包保责任,及时对接,帮助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完善建设方案,争取尽早复工,尽早建成。对近三年来重点建成项目,分类梳理,深入查找原因,落实帮扶措施,建成项目达产达效率力争提高到80%以上。对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类项目,加强管理和服务,全面规范勘查开采秩序,重点推进新安屯和蛇岭沟多金属、桦皮甸石墨、白石山硅藻土等项目勘查进程,争取早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年新建、续建重点项目90个以上,力争当年建成30个。
分类施策盘活项目。对龙士达钢构、昊晟生物等“半拉子”工程,积极帮助融通资金、寻求并购或联营,促进项目重新启动。对中豆食品、九安硼业等近年来建成后停产半停产项目,从原料、技术、资金、市场和管理入手,帮助完善生产要素、引进合作伙伴或整体出售,尽快实现起死回生,重现活力。
(二)更加注重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振兴发展的强力支撑,以科技创新激发产业活力,助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不断壮大现代农业实力。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设14个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民科技增收本领,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进一步扩大生猪、肉牛、黑木耳、甜粘玉米等产业规模,积极扶持引导洋姑娘、山野菜、棚膜蔬菜等新兴产业和观光农业健康发展。推动种养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新发展各类种养殖园区23个,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0个。大力引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力争增长7%以上。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快推进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大农产品原产地标识、地理标志和各级各类品牌争创力度,不断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深入挖掘现有企业潜力。认真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和促进技术创新政策措施,扶持煤机公司、松花湖管业等企业自主创新、技改扩能;引导长白山制药、松江管道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加入省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及时吸收转化科技成果,全面提升技术能力和工艺水平。扎实推进“1520”工程,积极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在域外设立分支机构,占领市场、扩大规模、快速发展;全力扶持添正药业、永丰食品、祥晖胶带等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实现我市企业上市融资历史性突破;加快完善长白山制药松杉灵芝口服液、关东药业乌头注射液生产条件,力争实现规模化生产;引导长白山酒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支持国电龙华蛟河热电厂嫁接重组。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启动“百名创业者、百名小老板、百名企业家”培育计划,突出发展民营经济,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全年新晋升“三上”企业20户以上,新生成市场主体2600个以上。
努力激发商贸旅游活力。推动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实施“限上企业提质增效”工程,努力促进商贸企业提质增效、晋档升级。成立吉林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蛟河工作站,搭建服务平台,提供综合服务。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长吉图煤炭物流园、铭远物流等重点项目,争取将奶子山开发区建设成为吉林省进口煤炭加工集散基地和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入驻电商平台,加快淘宝“特色中国”蛟河馆建设,夯实电子商务试点县发展基础。立足旅游产业升级,主动融入长吉图旅游产业带和松花湖旅游区建设,巩固红叶旅游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探索开展度假疗养、户外拓展、雪乡旅游等新兴项目。全力支持拉法山、白石山、前进古城三个森林公园晋档升级,努力争创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旅游总收入力争增长10%以上。
(三)更加注重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振兴发展的关键举措,努力向改革要动力,有效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能够激发活力、增强内生动力的新体制、新机制。
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做好简政放权工作,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切实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大现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清理力度,及时发布新的收费目录和收费标准。积极推进政府组织机构、职能配置、运行方式法治化,确保机构编制“零增长”。按照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加快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改革,促其更好地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
扎实推进经济领域改革。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强化预算管理和执行,深入推进预算公开。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多措并举清偿旧债,严格履行新债程序,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加大财政资金结余、结转清理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切实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有效盘活和充分利用闲置国有资产。深入推进金融领域改革,积极引进民营银行,扶持发展融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对蛟河市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造,稳步发展小贷公司,扎实推进土地收益保障贷款,着力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探索实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最大限度实现工商注册便利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医疗资源,完善药品采购、医保支付等制度,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提高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运营管理水平,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抓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试点工作。
(四)更加注重民生改善,进一步提升百姓福祉。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最终目的,切实从实际出发,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统筹推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
稳步推进城乡建设。深入实施城市“西移北拓、东跨南改”战略,坚持市场主导、适度控制的原则,重点谋划西部城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城区、改造老城区,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新路径,以天岗、新站、白石山等长吉图沿线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特色经济强镇。搞好重点城乡建设工程:(1)在加快盘活存量商品房的同时,新建续建房地产开发面积29万平方米,当年竣工20万平方米以上。(2)继续推进城乡危旧房屋改造,启动时代天下城等棚户区改造项目。(3)新建人民大街等6条城区道路,维修老城区破损路面。(4)完成城防四期续建工程,实现城区城防全闭合。(5)全力支持吉图珲铁路客运专线蛟河段建设,确保按期投入运营。(6)完成302国道江密峰至蛟河市区段到位资金改造任务。(7)新建4个村31公里农村水泥路,实现农村水泥路“村村通”。(8)完成29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处中小河流治理和13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年度建设任务。(9)启动6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完成5042公顷高标准农田稍加整治。(10)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和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完成库区移民后扶项目80项。
切实加强城乡管理。深入开展“城乡管理建设年”活动,健全完善城乡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城乡管理水平。突出抓好城市保洁,及时做好垃圾清运,达到日产日清,实现街路清扫保洁全覆盖。强化市容环境整治,规范农贸市场、早夜市等各类露天市场经营秩序,严格散流体运输车辆监管,从严治理“野广告”,严厉打处破坏市政公用设施行为。加大规划监察执法力度,依法打击私搭乱建和擅自拆改房屋等违法行为,坚决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加强交通秩序管理,规范车辆停放,有效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加强供热、供水和小区物业管理,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积极探索石材废弃物、废弃木耳段和生活垃圾整治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改善乡村环境。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1)加快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实施老净水厂和城区二次供水改造;完成团山子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主体和供水管线建设,主汛期后实现下闸蓄水,力争年底前向城区供水。(2)不断提升城区供热水平。强化供热组织和监管,进一步规范企业收费、服务等行为,完成40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新增60吨锅炉供热热源。(3)大力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总投资2456万元,完成南岗子九年制等5所学校新建续建任务,建设3所农村中小学消防水池,铺设1所城区中学操场塑胶面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投资500万元为职教中心配备汽车数控实训设备;继续落实校车奖补政策,免费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桶装水。(4)切实强化卫生计生服务。加快推进中医院移址新建工程,完成78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和10所预防门诊规范化建设任务,为3790户计生家庭及计生特别家庭提供奖励扶助,免费为5.4万名育龄妇女提供计生技术和生殖健康服务。(5)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新建农村文化大院和文体广场80个,组织文艺下乡演出80场,放映公益电影3072场;启动建设市博物馆;完成电视台综合演播大厅建设。(6)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新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1万个,新增城镇就业0.8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打造创业示范一条街;为550名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00万元;完成创业促就业、农民工实用技能和转移就业等培训3900人。(7)认真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深入开展“救急难”工作,大病救助、因病致贫救助封顶线分别提高到2.2万元和1.3万元;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560元、3200元;为2400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或落实实物配租;继续为全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午餐,为符合救助条件的新入学贫困大学生、新升入大中专的低保家庭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资助金或助残奖学金。(8)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新建3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及15个农村养老服务大院;为高龄老人、养老机构困难老人及居家失能困难老人发放生活补贴。(9)下大力气改善生态环境。扎实推进清收还林工作,全面清查流失林地,力争完成清收林地9万亩、还林7.5万亩;继续实施绿化美化蛟河大地工程,建设绿化示范乡镇2个、绿化村屯20个,绿化乡村道路60公里、河道15公里,义务植树70万株;完成蛟龙公园、滨河西路北岸河堤和长白山大街两侧绿化6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天岗裸露山体植被恢复年度任务。继续开展燃煤锅炉排放达标整治,逐步淘汰小型燃煤锅炉,加强秸秆等废弃物焚烧管理和小炭窑治理,严格控制空气污染。(10)进一步改善粮食收储条件。投资1760万元支持建设科学储粮仓6500套,投资1395万元对9个国有粮库实施维修改造。
(五)更加注重社会治理,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把社会治理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突出依法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注重依法解决矛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切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注重加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协调,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把信访纳入法制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依法处理涉访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良好信访秩序和正常社会秩序。大力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
持续抓好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突出“四化融合”、“三位一体”,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防控体系和社会化监督机制。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认真组织开展劳动密集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突出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校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彻底消除隐患,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切实强化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各类损失。
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成城乡视频监控系统年度建设任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危及校园安全等重点问题治理,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六)更加注重作风改进,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把作风改进作为振兴发展的坚强保障,着力在增强“六种意识”、提高“六种能力”上下功夫,加快建设法治型、服务型、责任型、清廉型政府。
强化法治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原则,全面清理行政权力,制定权力清单,建立责任清单,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完善并严格履行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认真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落实负面清单,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改革限权、依法确权、科学配权、阳光示权、全程控权,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务实理政水平。始终牢记群众观点,增强宗旨意识,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执政的基本目标,一心一意谋事业,满腔热忱解民忧。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带着感情接近群众,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坚持问计于民出实招、问需于民办实事,畅通服务群众渠道,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进一步提升窗口单位服务水平。
强化责任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为民执政水平。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栽树育苗理念,杜绝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始终保持定力,忠诚履责,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勇于负责。切实抓住新常态下的主要矛盾,在实践中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用科学负责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破解阻碍发展的难题,探索和积累振兴发展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回应群众期盼,检验执政水平。
强化清廉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廉洁从政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监察机关在政府内部的监督作用,保证政府各项工作置于有效监督之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政府党组主体责任要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守做人从政底线,始终保持政府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踏上了振兴发展的新征程。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抢抓机遇,务实拼搏,努力适应新常态,创造新业绩,为加快建设美丽蛟河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