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市政府 当前位置
        首页 · 2012年
        2013-02-17 14:50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收藏 打印
        字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昌邑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2)

          ——二0一二年十二月四日在吉林市昌邑区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  刘长木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实施“三区两带”、“五业并举”发展战略的起步之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务实重行、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在扩量提质中获得新提升。
        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17亿元,增长21.4%;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8.4亿元,增长20.3%;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10.2亿元,增长25.5%;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12亿元,增长33.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2亿元,增长32.1%;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210亿元,增长10.8%,增加值实现55亿元,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7亿元,增长2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60元,增长16%。

          项目建设在克难攻坚中实现新突破。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年”,强化跟踪服务,积极拓展发展空间,着力破解征收、资金等瓶颈问题,精心组织了项目集中开工、巡检验收等活动,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建设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46.83亿元。中东凯悦公馆、森鼎家居广场等63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嘉业名铸、吉航维修公司综合技改等58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年内竣工。

          招商引资在激烈竞争中开创新局面。
        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东博会”等展会为平台,采取小分队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多次赴北京、福建等地开展有针对性地招商活动,成功签约五洲国际城市综合体、吉林兰天国际商贸中心、东方伟业文化广场和帝源商贸广场4个投资2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完成签约项目35个,3000万元以上落地项目29个,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

          工业经济在应对挑战中保持稳增长。
        加大对中钢吉铁、冀东水泥等骨干企业的服务力度,组织产需衔接,提高产销能力。大力推进晋档升级,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77户,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森东电力、核成电器、创大彩印等企业获市级以上专项扶持资金800余万元;为中小企业协调融资1.3亿元。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PDP电子显示屏项目产品试生产成功,年产10万吨环保型醇醚燃料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

          服务业在结构调整中实现新跃升。
        东市商圈辐射带动能力和业态水平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欧亚商都、大商百货等企业业态水平不断提高,财富广场正式营业,国贸购物中心、交通宾馆完成升级改造,紫光苑酒店等一批项目竣工。成功引进金雅福集团黄金交易中心、其仕集团KC皮草旗舰店、吉林耐特蓝科技对俄电子商务平台、程平林药(天津)投资基金等知名企业和新型业态。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松花江大剧院正式投入运营,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满族鹰猎文化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鸿博·颐景花园等29个房地产项目如期开工,沈铁和谐里等23个项目竣工入户,竣工面积达210万平方米。限上商贸企业发展到245户,重点服务业企业发展到40户,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23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

          财政收入在创新实践中跃上新台阶。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条块结合的税收综合管理体制。强化税收征管,加强重点税源综合服务,个体税收社会化管理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深入开展综合治税,突出房产租赁、餐饮、洗浴、娱乐、集中性商市场等领域,完善综合治税长效机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3亿元,引进总部经济52户,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业经济在城乡统筹中谱写新篇章。
        粮食产量达27.7万吨,畜牧业产值实现9.45亿元;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户,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实现30.9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2个,松浦镜鲤成为全省首个走进大型超市的水产品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解决了3,000公顷农田灌溉和1.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双吉—土城子公路建设。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7,473万元。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4,200余万元,建设新农村项目82个;虹园等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三化统筹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大荒地农民新居三期、村福利养老中心等项目如期竣工。

          城市建设在品质提升中呈现新形象。
        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投入1,850余万元,维修维护街路巷道32条,铺设小区道路方砖2,200平方米,新增绿地10公顷。提高市容管理水平,加大清理“野广告”、乱堆乱放力度,拆除各类违章建筑2,000余处,城市整体形象得到有效提升。选聘35名管理人员,加强露天占道市场管理,全面取消各项收费。不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深入开展非法排污整治;高质量完成大荒地农村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在争先晋位中再添新亮点。
        素质教育成果显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二实验小学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区特教学校在东亚区冬季特奥会上获7金6银5铜的好成绩;新增接送学生车辆10台;投入780余万元,实施中兴小学校舍加固等维修改造项目18个。投入3360余万元,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卫生服务站;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深入开展人口文化园区建设及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优生促进工程,幸福家庭创建等工作创省级品牌。加强民生档案数据库建设,建立民生电子档案12万件,为百姓提供了方便快捷服务。加快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深入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群众文体生活不断丰富。

          民生改善在保障落实中彰显新活力。
        开发就业岗位2.4万个,新增就业人员1.8万人,帮扶106户困难家庭实现创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参保人数达36.3万人。提高低保救助标准,为城乡保障对象发放低保救助金9,800余万元,为3,488户、6,832人落实城市低保困难家庭再保障政策。开展“慈善助春耕”、“圆梦大学”等活动,救助困难群众8,600余人,发放救助物资价值350余万元。建成昌邑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实施“暖房子”工程690栋,改造农村危房246户,实施棚户区改造20万平方米,建设廉租公寓369套,规范建设500平方米以上社区用房62处。年初确定的118件民生实事全部落实。

          安全稳定在整治化解中取得新成效。
        积极开展“打非治违”、 “百日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持续对生产、消防、道路、食品等各个领域进行集中排查,整改隐患2,400余处,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深入开展“社区管理达标年”活动,完善“区—街—社区—责任网格”管理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整体服务能力。组织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治安防范能力。强化基层网络排查,52个重点信访案件得到有效化解,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自身建设在优化环境中实现新提高。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做到科学理政、务实勤政、依法行政、高效廉政。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全年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06件、政协委员提案72件。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六五”普法深入开展,依法治区进程加快。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作用,受理行政审批事项2,216件,办结率100%,政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成立义工队伍441支,走访企业1,078户,个体工商业户1,067户,群众30,291户,梳理并解决困难和问题6,722个。软环境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全省60个县(市)区软环境民主评议中取得第七名。

          此外,武装、民族、宗教、审计、人防、老龄、残联等方面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直面挑战、逆势而上、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起步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关心和帮助,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发展空间不足,项目落地受到制约;骨干企业效益下滑,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服务业业态不优,财政贡献率有待提高;财政刚性支出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干部解放思想程度不够,破解难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全市工业布局调整带来的影响,我们要坚定信心、科学分析、准确定位,把工作谋划得更加细致,把支撑因素分析得更加透彻,把各种困难预测得更加充分,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加完善,紧紧抓住国家、省、市稳增长各项政策,以务实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以投入保民生,奋力开创“三年看吉林、昌邑新跨越”的崭新局面。
          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工作部署,围绕“三年看吉林、昌邑新跨越”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发展”与“民生”两个关键,统筹“三化”建设,全力实施“十项攻坚”,加快扩大总量、调整结构、增加财力、提高保障,努力建设实力昌邑、魅力昌邑、和谐昌邑。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5%。招商引资增长30.6%。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1%,增加值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十二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拓展空间,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牢固树立向空间要发展,从空间谋效益的理念,加快全区空间拓展步伐。围绕哈达湾现代服务业集中区,全力配合,加快晨鸣纸业搬迁及沿江回迁区建设。完成哈达湾经济开发区剩余100公顷土地征收工作;积极推进与部队土地置换,新增项目用地85公顷。启动哈达湾经济开发区永丰新区2平方公里起步区土地征收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项目落地。推进东市商贸示范区扩区,完善发展规划,加快升级改造,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吸引知名企业和品牌入区。加快节点镇改造和建设进程,启动桦皮厂镇100公顷温泉区域开发,发展壮大温泉旅游、养老、农业观光和蔬菜花卉种植产业;推进孤店子三化统筹示范区建设,通过村民宅基地置换整合,腾空70公顷土地,建设综合商贸、农业观光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对西山等棚户区、域内铁路老旧住宅区及重点危旧楼进行集中改造,改造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
          (二)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全年建设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450.8亿元。其中,新建开工项目50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突出项目服务。深化“项目强区”理念,着力解决项目审批、征地拆迁等问题,按照“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续建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的要求,实施“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包保机制和责任推进机制,加强调度和督导,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程。二是突出项目开工。牢牢抓住项目手续办理、机械设备进场、施工场地布置等环节,细化攻坚措施,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五洲国际城市综合体、东方伟业文化广场等20个新建项目和背压机组、中东凯悦公馆、国贸假日酒店等30个续建项目集中开工。
          (三)强化招商引资,提高引入项目质量和水平

          年内重点推进3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00个,实现签约项目50个,新建开工项目35个,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一是做好项目包装。围绕“三区两带”,立足我区产业、资源,强化项目信息源的收集与整理,策划包装200个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完善产业项目库建设。二是强化项目攻关和跟踪服务。对大型商贸、旧城改造和温泉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实专人负责,强力攻关,力争早日实现签约;畅通绿色通道,实施招商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形成盯住一批、在谈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的梯次招商结构。三是创新招商方法。突出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继续发挥招商小分队作用,有计划地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活动。积极打造各类招商平台,围绕重点商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瞄准世界500强、央企、知名企业,主动“叩门”招商,提高招商项目质量。
          (四)努力抓好财政收入,切实增强保障能力

          加强财政金融工作,实现税收稳定增长。加大服务力度,助推骨干企业提质增效,全力扶持竣工项目投产和房地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突出重点行业、企业,全面落实综合治税责任机制,实施社会化管理,实现专门领域代征,加快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建设,增加税收2亿元。建立4000平方米总部基地,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贡献率高的企业在我区成立产品销售核算中心。全年引入总部经济50户以上,实现税收3亿元。畅通市场融资渠道,加快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投资基金等平台建设。积极向上申报各类项目,上争资金增长30%以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政府的支出结构,做到开源节流。强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监督管理,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五)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实施服务业跃升计划,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巩固吉林国贸、欧亚商都、大商百货、哈达家居等重点商贸企业基础地位,积极培育财富广场等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带动服务业整体升级。二是全力推进世贸广场、万锦大酒店、万利商品城、紫光苑酒店等项目投入运营,不断提高营业水平和竞争能力。三是扶持100户商贸骨干企业成长壮大,培育生成限上企业30户,重点服务业企业10户,逐步打造新的商贸服务业集群。四是围绕旧城改造和现代服务业集中区建设,积极推进铁路住宅区改造,开发建设哈达回迁区、东方雅居等房地产项目25个,竣工面积150万平方米。五是整合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加快陨石、温泉、雾凇等资源景点建设,积极引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发展民俗特色旅游业,逐步做大文化旅游产业。
          (六)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全力推进提质增效

          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一是强化要素服务。全力扶持吉林热力、亿斯特能源、双嘉环保、吉航维修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做好项目申报、资金扶持及政策落实工作。重点服务中钢吉铁、中钢吉炭等骨干企业提速增效,确保8户重点企业产值实现60亿元。二是加强产需衔接。完善全区工业产品名录信息库,推动农大红酒业、永鹏杂粮、国泰米业等企业产品进驻大中型超市;及时向域内建材及装备制造企业发布全市重点工程信息,促其参与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加强企业间协作配套,增加地区市场份额10%以上。三是推进银企合作。推动银信机构与资金需求企业对接,协调担保公司提供信用担保,为企业融资3亿元以上。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重点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新增规上企业10户;全力推进2012年竣工的年产7万套实木家俱、年产2万吨无碳复写纸等10个项目达产达效,实现新增产值3亿元。五是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和闲置土地。摸清底数,制定措施,采取出租出售、重组合作、技改投入等方式,启动停产半停产企业,努力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六是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跃升计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9个,重点推进年产100万千米电线电缆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35%以上。
          (七)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和2,000人安全饮水工程,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和机械化水平,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粮食产量达到28万吨。二是突出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户,农民合作社10个,完成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1个。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打造绿色稻米加工、立体水产养殖等10条产业链,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超过80%。三是大力发展畜牧特产业,重点发展生猪、肉鸡、肉牛、水产、特产养殖产业,新增标准化牧业小区3个,畜牧养殖基地3个,种植平欧榛子达到200公顷。四是加快孤店子镇三化统筹示范区建设步伐,推广大荒地村农业产业化经验,逐步探索和建立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五是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第二批“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扩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行政村数量,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工作。
          (八)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创新年”活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000万元,对新村胡同等40条街路巷道进行维修维护,对幸福、吉炭等23个小区进行综合整治,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居民住行条件。强化环卫清扫保洁“一体化”,规范环卫作业标准,提高机械化作业覆盖面,新建10个“一托三”中转站,促进环卫工作水平整体升位。提高绿化质量和品位,新植景观树木3,300棵,推广庭院立体绿化,新增绿地5公顷。开展住宅小区物业标准化服务,提高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封闭小区物业管理100%达到市级标准,20%达到省级标准,争创国家标准小区1个。严格落实“三检”制度,突出重点部位、重点路段和重点时段的监管,加大露天占道市场管理、街路牌匾整治、违章建筑拆除、“野广告”清理力度,打造维昌街、东滩街两条精品街路和矿建、炭素等样板小区,全面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推进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加强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防治,巩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成果。
          (九)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构建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小城镇体系目标,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和完善全区小城镇发展规划。以桦皮厂镇和孤店子镇为试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桦皮厂镇以温泉开发和生态农业为重点,建设紫御温泉等10个项目,加快推进镇内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面积达30万平方米。完成益民路、人民街改扩建工程,启动排水、垃圾处理、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长吉一体化节点镇。孤店子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快“三化统筹”建设,推进孤家子等村的土地流转进程,启动污水处理二期工程,重点建设现代化智能日光温室等10个项目,努力建设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左家镇、两家子乡和土城子乡围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加快建设步伐,打造生态特产、禽畜养殖和生态种植基地。创新发展思路,努力破解资金、土地、人才等瓶颈问题,逐步引导人口、资源、资本等要素向中心镇区集聚,实现各乡镇联动发展,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
          (十)繁荣社会事业,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完成科技立项10项,新建2个市级科技示范村,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户,帮助5户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大力开展“名优特新”创建活动,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农村薄弱校改造,完成3所学校4.5万平方米标准化操场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3%以上;继续实施接送学生车辆安全工程,确保校园安全。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510种药品实现零差价销售;逐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夯实15分钟基础医疗服务圈;探索卫生监督、疫病防控长效管理机制,做大做强慢病防治、卫生应急示范品牌,争创国家级卫生应急示范区;深入实施“三免一减”惠民工程,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加强基层计生服务站建设,优化人口服务管理,有序推进计划生育奖扶政策落实。发挥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阵地作用,深入开展“和谐昌邑”系列文体活动,举办昌邑区第九届全民运动会,不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十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民生改善步伐

          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突出抓好八个方面民生实事:
          1、全力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发城镇就业岗位2.3万个,新增就业1.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帮助1,000名困难群众、100户困难家庭实现就业和创业。
          2、健全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规范建设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99%以上;建立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参保城镇居民在一、二、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5%、70%和55%;新农合乡镇卫生院和区级医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5%和75%。
          3、实施安居工程建设。建设廉租住房300套,实施“暖房子”工程140栋,完成棚户区、危旧楼改造10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260户;规范亚泰回迁区、青海楼、伊利雅居、交行名苑4个小区35栋老旧楼的管理。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乡低保对象动态管理,落实城市低保困难家庭再保障政策,再解决1,500户困难家庭生活再保障问题;提高社会救助标准,规范建设13个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对全区3万名救助对象进行分类救助;继续开展“圆梦大学”、“慈善助春耕”等救助活动,为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额度,降低困难群众自负医疗费用。
          5、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保障体系。建立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在5个乡镇和5个大型超市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
          6、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发展公办养老机构,扶持民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500张,实现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
          7、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西山区域新(扩)建虹园小学,改扩建1所公立幼儿园。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集中整治活动,加强社会力量办学办班管理。
          8、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新建15个农村文化大院,4个健身场地,为2个行政村安装健身器材。
          (十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创新诉求解决机制;开展“情牵社区、心系居民”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社区标准化建设水平。强化信访积案化解,着力解决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重点热点问题,建设信访便民服务中心,完善人民调解机制,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大排查整治力度,积极开展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道路安全等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强化双拥共建、人民武装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把“下基层、转作风、促发展、惠民生”作为工作总要求,真心实意谋发展、真情满怀惠民生、真抓实干促落实,倾力打造为民、务实、高效、廉洁政府。
          履职尽责,民主法治要有新进步。
        认真落实重大事项向区委请示、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面复率要达到100%。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政府工作人员要主动学法、讲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促进执法行为公正、文明、规范,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各项工作之中。深入做好“六五”普法工作,提高全社会法制化水平。

          开拓创新,领导能力要有新提高。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促跨越、舆论鼓劲促和谐、素质提升促文明、文化发展促繁荣”主题系列活动。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精神,着力解决空间不足、结构不优等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在谋划工作中的预判和决策能力、在落实工作中的破解难题和执行能力、在管理工作中的把握和驾驭全局能力,以一流的工作业绩,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真抓实干,机关作风要有新转变。
        深入开展“一下五送”活动,始终把满足群众愿望、改善群众生活、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实干之风,力戒“慵、懒、散、奢”,着力在“快、实、细、新”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一岗多责”,强化全方位绩效考核和政务督查,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坚持重大决策前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使工作更加得民心、顺民意。

          廉洁从政,政府形象要有新改观
        。以“五权”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惩防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廉洁从政意识,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和破坏软环境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持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作风,不断推进阳光政务,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加强审计监督,牢固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发展时不我待,跨越正逢其时。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凝聚全区人民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勉做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