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市政府 当前位置
        首页 · 2010年
        2012-02-22 13:15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收藏 打印
        字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吉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突出发展主题,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改革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民生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0.6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96.0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710.2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1.4:49.3:39.3调整为10.8:49.8:39.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478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6263美元。

        地区生产总值
        表1:                                单位:亿元

         

        2010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1800.6

        12.3

        第一产业

        194.4

        3.8

        第二产业

        896.0

        12.5

        工业

        766.6

        13.5

        建筑业

        129.4

        7.1

        第三产业

        710.2

        14.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38.5

        16.8

        批发和零售业

        124.2

        9.2

        住宿和餐饮业

        40.1

        19.0

        金融业

        43.0

        9.9

        房地产业

        66.8

        11.4

        其他服务业

        297.6

        16.5

            注: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财政收支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市财税部门奋发进取,攻坚克难,实施加强税源监控、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开展税收联合稽查等措施,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92.2亿元,增长22.1%;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73.2亿元,增长20%。面对减收增支的双重压力,大力调整支出结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完成213.8亿元,增长29.8%。

        开发区建设

        2010年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汽车园区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进行园区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一汽吉林新厂、新湖通整车等一批重点大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扶持明阳、华微等一批骨干企业增产增效,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持续发展、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59.8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亿元,增长2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亿元,其中外资到位4900万美元。

        2010年,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争创“五个一流”活动为目标,以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优化环境,狠抓落实,全区社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亿元,同比增长25.8%,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9.5亿元,同比增长37.4%;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4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2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16.4%;实际利用内资47.2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725万美元。

        民营经济

        2010年,吉林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顺利实施,民营经济发展进步显着。全市民营经济主要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较好地完成了省市年度计划。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446.7亿元,同比增长 33.7 %;实缴税金61.2亿元,同比增长40.4 %,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已占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的31.8%,比上年提高4.2个百点。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16.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5.3%。全市私营企业达到15837户,同比增长13.0%;从事个体工商业户达到20.1万户,同比增长5.7%;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85.7万人,同比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企业户数达到 1879户,增长19.1%。

        市场价格

        2010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3.5%,其中食品类上涨7.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2%,衣着类上涨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持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表2 :                                 单位:%

         

        2009

        201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99.6

        103.5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00.2

        100.7

         消费品价格指数

        99.4

        104.6

          食品

        101.3

        107.7

          烟酒及用品

        102.1

        103.2

          衣着

        98.4

        102.7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3.9

        100.0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1

        102.4

          交通和通信

        95.9

        99.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9

        100.7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97.3

        104.0

            2010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11.90,其中: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3.55%;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2.35%。生产资料三大构成中,采掘工业类价格上涨19.03%;原料工业类价格上涨19.67%;加工工业类价格上涨4.62%。

        农  

        2010年,全年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惠农强农政策措施,农业取得良好发展,粮食连续七年丰收,按省认定数粮食总产量达370.34万吨。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9.9亿元,增长5.2%(按可比价计算,下同)。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2.4%,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增加4.2%;水稻播种面积增加1.1%;大豆播种面积减少2.6%。

        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37.6亿元,增长1.2%。粮食总产量370.34万吨,其中:水稻93.02万吨,增长2.8%;玉米248.66万吨,增长0.4%;大豆21万吨,增长10.1%;烟叶0.3万吨,增长50%;油料产量 0.6万吨,下降14.3%。

        全年实现牧业产值131.5亿元,增长8.3%。生猪出栏599.8万头,增长1%,肉牛出栏 158.1万头,增长14.1%。猪牛羊肉产量达到73.6万吨,增长7.3%,牛奶产量13.6万吨,增长6.3%。

        全年渔业完成产值9.2亿元,增长20.9%。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3.7万吨,增长2.8%。

        全年林业产值完成9.3亿元,增长14.9%。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853公顷;有林地造林面积12547公顷;迹地更新面积810公顷;全年四旁植树278.6万株。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8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4%。

        工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效益稳步提高。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26亿元,可比价增长14.2%。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24.7亿元,增长23%。工业产品销售率97.5%,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25.4亿元,增长12.4%。

        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7亿元,同比增利11.2亿元。其中:化工行业盈利6.3亿元,同比扭亏增盈10.8亿元;冶金行业盈利1.4亿元,同比减利2.3亿元;化纤行业亏损0.4亿元,同比减利增亏3.1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盈利6.1亿元,同比增利3.8亿元。

        全市规模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65.1,同比增加3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2.5%,增加0.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1%,同比增长31.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3.6%,下降1.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7次/年,同比增加0.4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2.9%,增长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52860元/人,同比增加47631.9元/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3

        产品

        单位

        2010

        增长%

        汽车

        万辆

        15.1

        83.49

        液化石油气

        167412

        16.55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50.4

        20.22

        水泥

        万吨

        472.4

        11.85

        原煤

        万吨

        564

        26.49

        钢材

        万吨

        173.1

        4.99

        铁合金

        万吨

        41.1

        3.2

        生铁

        万吨

        113.3

        6.05

        石墨及碳素制品

        万吨

        20.9

        0.5

        化学纤维

        万吨

        24.6

        -9.06

        原油加工量

        万吨

        724

        1.17

        汽油

        万吨

        128.6

        15.05

        柴油

        万吨

        288.3

        0.88

        乙烯

        万吨

        83.3

        -0.62

        合成氨

        万吨

        26.2

        6.51

        建筑业

        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7.9亿元,增长27.6%,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8.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3.8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0.1亿元,增长30.9%。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544.5亿元,增长23.1%;农村投资完成405.6亿元,增长72.3%。在城镇投资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9.5亿元,增长40.5%。

        房屋施工面积3024.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22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295.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09.9万平方米。

        在建项目4717项。全年建成投产项目3838项,新增固定资产1543.7亿元。国电吉林江南热电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25.2亿元,投资建设的江南热电火电一期工程,本年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吉林市博海生化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8.7亿元,投资建设的年产6万吨环氧乙烷项目,本年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吉林大族风电轴承技术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5亿元,投资建设的风电轴承制造项目,本年累计完成投资1.15亿元;吉林凯迈斯化工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4.1亿元,投资建设的年产16万吨醇醚项目,本年累计完成投资3.34亿元;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3.98亿元,投资建设的年产15万吨苯胺项目,本年累计完成投资3.64亿元;吉林市人民广场项目,计划总投资2.16亿元,本年累计完成投资2.16亿元。

        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能力表

           表4: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建设规模

        本年施工

        规模

        本年新开工

        累计生产能力(或效益)

        本年新增

        原煤开采

        万吨/

        30

        30

        30

         

          

        改建公路

        公里

        95.1

        95.1

         

         

         

        一级公路

        公里

        319

        31.9

         

         

         

        二级公路

        公里

        63.2

        63.2

         

         

         

        新建独立公路桥梁

        延长米

        3786

        3786

        3786

        940

        940

        新建独立公路桥梁

        25

        25

        25

        13

        13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万吨/

        0.3

        0.3

        0.3

        0.3

        0.3

        铁合金

        折标吨/

        1500

        1500

         

        1500

        1500

        冷轧(拔)钢材

        万吨/

        8

        8

         

        8

        8

        水力发电

        万千瓦

        9.88

        9.88

         

         

         

        火力发电

        万千瓦

        35.4

        35.4

         

         

         

        石墨及炭素制品

        /

        260

        260

        260

        260

        260

        塑料树脂及共聚物

        万吨/

        40.2

        40.2

        0.2

        0.2

        0.2

        化学纤维

        /

        500

        500

        500

        500

        500

        白酒

        万吨/

        0.58

        0.5

        0.5

        0.5

        0.5

        其他酒

        万吨/

        5

        5

        5

        5

        5

        新建铁路投产里程

        公里

        140

        140

        140

        80

        80

        新建公路

        公里

        194

        194

        194

        30.6

        30.6

        其中:高速公路

        公里

        194

        194

        194

        30.6

        30.6

         

        招商引资

        全市招商引资成效显着,项目建设规模和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0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280.1亿元。全年引进招商引资项目742项,其中工业项目474项。全市当年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346项。2010年全市利用外资4.52亿美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0.50%,同比增长22%。

        国内贸易

        2010年,消费品市场呈现需求增加、供给充裕、增速加快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02亿元,同比增长18.3%。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623.43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0.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4%、1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29.45亿元,同比增长17.1%;零售业零售额496.4亿元,同比增长18.1%;住宿业零售额5.24亿元,同比增长19.2%;餐饮业零售额52.93亿元,同比增长23.4%。

        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经济贸易平稳回升。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84333万美元,增长10.6%。其中出口55117万美元,增长34.5%。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实现7619万美元,增长2.2%。

        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货物周转量①1362573万吨公里,增长18.02%,其中,公路运输1362573万吨公里,增长18.02%。全年旅客发送量441597万人公里,增长24.85%。其中,公路440050万人公里,增长25.15%;水运1547万人公里,增长25.87%。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3.4亿元,增长8.41%;电信业务总量45.9亿元,增长13.65%。长途电话业务电路1.5万路;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23万户,增加18.6%;年末本地电话用户96.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74.2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2.4万户;年末住宅电话用户76.4万户,同比减少0.42%;年末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0.4万路端;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91.2万路端;长途光缆线路长度1762.7公里;互联网用户46.8万户。

        旅游业

        旅游经济特色优势加速形成,全市旅游在建项目达57个,完成投资27.4亿元;北大湖、松花湖、北山、圣德泉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北山人民广场建成投付使用;松花湖风景区移民工程成效显着;旅游市场推介工作进一步加强。本地市场逐渐壮大,周边市场稳定活跃,远程市场吸引能力增强;大型节庆活动水平有效提升,节庆拉动作用增强。雾凇冰雪节、松花湖开江鱼美食节等拉动品牌效应非常突出;全市旅游业在努力克服困难、化解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2010年末,共接待国内游客1756.08万人次,增长19.5%;实现旅游收入163.02亿元,增长30.9%。接待入境旅游者63594人次,增长18.33%,创汇1895.92万美元,增长31.69%。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有效保障了经济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48.7亿元,比年初增加158.1亿元。其中:本外币企事业存款余额288.1亿元,比年初增加43.4亿元;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893.1亿元,比年初增加71.1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726.6亿元,比年初增加85.2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715.4亿元,比年初增加9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33.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64.5亿元。

        保险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财、寿险公司19家,其中财产险公司9家,寿险公司10家。全年保费收入40.09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08亿元,寿险保费收入32.01亿元;财险赔款金额5.09亿元,寿险给付金额4.89亿元。

        二、社会发展

        科  

        2010年,吉林市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组织召开了省科技厅与吉林市政府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签字仪式暨厅市工作会商第一次会议,吉林市成为吉林省科技厅开展此项工作的首个试点城市;组织与中国建设银行吉林市分行联合开展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合作;吉林市科技局被评为全省科技管理系统标兵单位。全市共列入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6项,争取资金支持9600万元;共有38项科研成果获得了省科技进步奖;共授予市科技进步奖81项;专利申请量1007件,授权量701件。

        2010年,吉林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很好的完成了国务院两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促进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整体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持续的开展了对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保障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首次向市政府提供了吉林市石化、汽车产业质量状况分析报告。2010年,对全市392户企业生产的448个批次产品开展了定期监督检查,合格432个批次,不合格16个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6.43%。

        教  育   

        2010年,圆满完成吉林女子学校重建一期工程、吉林市第九中学扩建工程、30所学校“操场塑胶化”改造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实施了“多媒体进班级”三期工程和国家统一考试电子监控巡查系统建设,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和校际间的教育差距。高考理科超600分率、进重点线率连续6年列全省第一,文科进重点线率连续6年列全省第一。特教高考录取人数连续11年居东三省之首。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成功承办全省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现场会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我市艺术教育工作经验在全省和全国推介。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快,在全省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获奖项目和数量再获全省第一。继续实施“上岗技能无偿援助计划”,免费培训下岗职工、贫困人口和农村富余劳动力4300多人。

        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813所、幼儿教师6345名、在园儿童76016名;小学729所、小学教师22912名、小学生221112名;初中148所、初中教师11191名、初中生129099名;高中41所、高中教师7413名、高中生76238名;中等职业学校36所(含成人中专、职高、进修学校)、职校教师4654名、职校生60391名;特教学校10所、特教教师380名、特教学生1280名;驻吉高校8所、高校教师8132名、大学生118570名。

        文  

        全年创作和改编电视剧《野种的母亲》、吉剧《选妃记》以及歌舞晚会《松花江畔放歌行》等剧本(节目)28个,其中电视连续剧《野种的母亲》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大型剧本奖金奖(戏剧最高奖,全国仅16个)。市歌舞团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国家级演出。市歌舞团、市话剧团、市戏曲团完成各类演出780场。

        全年组织开展6大类96场群众性文化活动,重点举办了吉林市第十二届松花江之夏广场文化活动周、吉林市第九届朝鲜族民俗文化节、松花江文化讲坛等大型公益活动。全年建设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30个,举办松花江文化讲坛公益讲座64期、免费举办少儿阳光数字公益影院68期,完成送戏下乡100场。

        2010年,全年共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955家次,排查各类消防安全隐患3863处,对77家违规经营文化场所作出行政处罚。编制完成了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组织开展了中国文化遗产日吉林省主场城市活动、满族说部活态传承保护展演、孔子诞辰2561年家祭盛典等文化传承活动11项。

        全面加强新闻出版履行政府监管和促进发展职能。2010年全市新闻出版产业产值4.2亿元。“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连续几年走在全省前列,全年共完成“农家书屋”731个建设任务,其中:国家和省投资建设710个、市财政投资建设21个。全市19家出版单位包括(《江城晚报》、《江城日报》、《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求医问药》等),公开出版发行报刊27种,总发行量130多万份。与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 “扫黄打非”专项行动11次。与舒兰市人民政府成功促成福建亿龙印刷公司落户舒兰市。

        2010年,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市有地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县(市)级广播电视台5座;电视转播台9座;中波发射台2座、调频发射台7座。广播电台节目套数9套,全年播出时间52892小时;电视节目套数9套,全年播出时间65652.33小时。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03%和96.73%。

        2010年,惠及市辖区734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部完工;主办或承办了“情满江城—吉林市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吉林市第五届松花湖文艺奖颁奖晚会”、“向大爱集结—百万市民赈灾援助广场大行动”和两场“爱满江城,重建家园—吉林市抗洪抢险赈灾晚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

        卫  

        全市卫生事业不断进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覆盖人口183.6万,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共有185.19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为95.69%,年度筹资总额为2.78亿元,共有134.12万人次受益。

        2010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30所,其中:医院140所,包括三甲医院6所,二甲医院11所,二乙医院31所。疗养院2所,卫生院105所,门诊部89所,急救中心1所,采供血机构2所,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1所,妇幼保健机构12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所,卫生监督所2所,医疗科学研究机构4所,诊所1090所,卫生所(医务室)16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51所,村卫生室188所,护理站53所,其他机构1所。全市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6.06 人,千人口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 2.67人,千人口注册护士2.01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21232张,千人口床位数是4.90张。

        体  

        群众体育扎实推进。投入资金146万元,为32个社区、村和企事业单位配建各类体育健身器材476件,争取省体育局为我市74个乡镇、行政村配建全民健身器材975件;全年组织开展和参加各级各类群众体育活动108项次;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2880个样本量的采集任务;投资80万元,完成了2个沙滩运动场的建设;争取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资金50万元;争取省体育局专项资金100万元维修建设沿江路径设施和场地;城市体育、社会体育、农村体育、学校体育有新发展。

        竞技体育稳步前行。较好地完成了省十六运参赛任务,获金牌120枚,同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赛会承办组织奖、市州团体总分第二名;组织承办国际、国家级各类大赛6项次,成功承办了2010——2011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赛;在各级各类全国冬季项目体育竞赛中,我市运动员共获金牌33枚、银牌24枚、铜牌17枚;投入资金90万元,加强对体育后备人才和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扶持;协调省财政厅专项资金240万元,完善市夏季运动管理中心射击、射箭训练场的配套附属设施;投入资金15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冰上运动中心承接训练能力,完善了松花湖雪场越野滑雪雪道、跳台滑雪场地的训练功能。

        体育产业健康发展。2010年体育彩票销售2.2亿元,代扣代缴税78万元;对全市体育经营场所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工作,保证体育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

        新建供水管线15公里,对328栋住宅楼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了改造。自来水供水总量10770万立方米,其中销售量为655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全年处理10572万立方米,全年COD削减量2.08万吨。

        启动了松花江热电厂、源源热电厂和国电江南热电厂三个热源新建扩建项目,其中松花江热电厂和国电江南热电厂已投入运行,新增供热能力1460万平方米;改造供热管线86.7公里;取缔63座分散供热小锅炉,并网面积191万平方米;热计量改造面积60万平方米;供热总量2012.71万吉焦,其中:热水1961.31万吉焦,蒸汽51.40万吉焦。城区集中供热面积4230.82万平方米(含区域锅炉房供热面积)。

        铺设天然气中低压管线、庭院管线60公里。新发展天然气用户15931户,解决遗留问题3097户。液化气供气总量4.8万吨,天然气供气总量6608万立方米。家庭用液化气用户20.78万户。

        新建了人民广场,重建了温德桥,对北京路、上海路、四川路、中兴街、深圳街、哈达大街、长春路等35条主次街路进行了维修改造。

        更新公交车辆105台,新开、调整公交线路8条。市区共有公共汽车线路75条,运营线路网长970.95公里,标准运营车辆数1085标台,客运总量21.276万人次。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4998辆。

        三、人民生活

        就  

        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4%,“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新建4个创业市场,扶持526名就业困难人员成功创业,带动就业3000多人,成功打造了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新模式,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认可和主流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

        生活与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据城市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35.8元,增长9%;人均消费支出13223.2元,增长7.8%。城市恩格尔系数29.4%。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16台,电冰箱91.7台,洗衣机91.7台,家用电脑、移动电话分别为53台和177.7部。据农村抽样调查资料统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93.66元,增长16.77%。2010年底,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52平方米,增加1.18平方米;人均住宅使用面积17.61平方米,增加0.82平方米。

        2010年,全市住房保障面积标准从人均12平方米提高到15平方米,惠及了更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全年有18003户享受到了廉租住房补贴政策,有1238户家庭住上了新分配的廉租住房。

        截止2010年末,我地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65万人,其中非公经济组织参保48.9万人,扩面新增3.6万人。实际缴费人员59.5万人,其中个人续保34.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8.2万人。

        征缴养老保险费32亿元,其中清收欠费8.7亿元,续保人员征缴养老保险费11.8亿元。征缴失业保险费2亿元,其中清欠金额为2796万元。

        离退休人数为34.3万人,新增退休2.6万人,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97.2%,离退休人员实际支付44.6亿元,当期拨付率100%。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9154人,失业保险金发放率100%。

        2010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32.06万人,增长7%;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1.89万人,增长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0.17万人,增长7.7%;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5万人,增长11.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万人,增长12.2%。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94个,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431个,各类社会福利企业157户,安置2104名城镇残疾人就业,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3245万元,接受社会捐赠22877.2万元。

        全市有334124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其中:城市有165821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有150231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有18072人享受到农村五保救助;低保保障资金达51746万元,其中:城镇低保支出41233万元,农村低保支出10513万元;保障抚恤补助优抚对象15823人,安置退役士兵和复员干部1703人,保障离退休、退职人员1062人,其中:本年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职工55人。登记管理社会团体589个,民办非企业514个;本年登记结婚30229对,离婚12896对,本年救助4515人。

        环境保护

        松花江吉林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Ⅲ类水体标准,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均有明显下降,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五年保持在100%。城区空气环境质量逐年改善,好于2级以上空气环境质量天数连续五年超过320天,2010年达到33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2%,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实现COD和SO2减排量分别为15000吨和6100吨,实现年度减排任务的250%和200%。

        四、主要问题

        2010年,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双重矛盾制约,实现更好更快发展面临的任务依然非常繁重,城乡综合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亟待增强等问题。

        说明:①交通运输客货运量数据中不含铁路。

        ②人口数据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

        ③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年度快报统计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