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为应对疫情冲击,对冲疫情影响,市金融办围绕提升融资服务质效,深入推进银企对接机制建设,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经济加快恢复和稳定增长,银企对接精准性和市场主体获贷率有效改善。目前已会同市人民银行、银保监分局组织和开展线上发布、现场对接、专题调度、实地考察和贷款签约等多种形式银企对接活动80余场次,征集企业项目信息1430余条、融资需求约450亿元,对接企业5200余户次,达成融资意向203亿元。到10月末,全市新增各类贷款超过去年全年水平,预计全年企业累计获得信贷支持达到800亿元。
分区域、分行业、分专题、分机构系列银企对接活动实现全覆盖。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区域、机构专场与行业、企业专题相衔接,着力为市场主体融资和银行机构服务牵线搭桥,满足交通物流、外经外贸、科技型企业,以及重大项目、龙头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复工复产资金需求。组织11个县(市)区、开发区专场银企对接会和贷款签约仪式,举办18场重点银行机构专场产品推介和银企对接会,开展50余次“一对一”“多对一”现场对接和专题会商等活动,基本涵盖和辐射各县(市)区、开发区,以及有融资需求的市场主体。
建立融资信息库,搜集和整理11个县(市)区、开发区的“四上”企业、重点“四下”企业及其他市场主体总额度355亿元、680余条融资需求信息,对数据库内容进行动态升级和定期更新,向银行机构推送并要求精准对接。
遍访回访市场主体,以参加分区域银企对接活动的400余户企业为重点,对银企对接情况实行台账管理,在机构侧组织银行逐户对接、逐户分析、逐户反馈,确保对接走深走实;在企业侧指定专人回访企业,及时跟踪了解对接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遇到问题。通过遍访回访企业,提高融资服务效率,帮助吉林化纤、添正生物、桥山北大湖、星云化工、博禹祥实工贸、正大国际医院、春新家庭农场等40余户市场主体破解融资难题,获得信贷支持13.5亿元。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中长期贷款项目融资取得新突破。把满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作为银企对接重点方向,联合市工信局举办“专精特新”企业专场银企对接会,集中向银行推送150户各级“专精特新”企业信息资料,向企业推介银行“专精特新”企业信贷支持政策和专属金融产品,要求银行机构组建专门团队重点攻关和专项对接。举办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兴业银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签约仪式,展示和推动对接成果,营造和强化融资导向。在遍访企业中突出“专精特新”企业,先后为圆方机械、凌远科技、聚能股份、添正生物、克尔达科技、佰丰科技等22户企业解决融资11.3亿元。到10月末,累计有73户“专精特新”企业获得62亿元贷款支持。我市“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做法在全省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会上进行交流。
把解决中长期贷款项目融资问题作为银企对接重点领域,联合市发改委建立工作专班、实行“一周双调”,实地督导6家国有银行和7家股份制银行对接情况,要求银行机构主动对接,分类推进,尽早投放。目前137个中长期贷款项目中已有59个项目与13家银行机构达成融资意向119亿元,其中吉林建龙电磁材料项目、鸿源绿洲石粉深加工项目等22个项目已贷款签约和实现投放。
把发挥金融青年专家融智作用作为银企对接重要手段,组织63名金融青年专家包保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和中长期贷款项目,对已达成融资意向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和推动尽快落实,对78个暂未达成融资意向项目,为项目主体“一企一策”打造融资方案、破解融资难题。年初以来,金融青年专家为华微电子、吉林碳谷、宝奇物流、恒源纸业、棋盘农业、田谷有机食品等12户企业提供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生猪活体抵押、采矿权抵押等融资方案和银团贷款、组合贷款等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融资20.7亿元。
金融支持政策和金融服务产品督导推广形成常态化。与市人民银行、银保监分局深化“一办一行一局”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问题会商、协同推进的合力,对金融支持政策推广落实、中长期贷款项目融资推动等实行专项督查和分类指导,保证银企对接确定事项能落地见成效。
打造线上长效银企对接载体,一方面应用“吉企银通”线上融资服务平台,举办大型银企云对接会,召开不动产数据查询功能上线推进会,入驻平台企业2500余户,累计贷款49.7亿元,我市“吉企银通”分平台企业入驻量和贷款发放额均居全省市级平台前列;另一方面组织市内8家国有和较大银行,以及7家股份制银行,分机构举办线上银企互动对接活动,推送融资信息15批次、1100余条。
同时加大金融支持政策、融资服务常识宣传力度,联合市人民银行开展“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百日攻坚”宣传活动,汇总34家银行机构支持复工复产金融产品信息,编发“政策指引”“产品汇编”和“服务手册”,定期通过线上平台、手机银行、机构网页等滚动推送,在持续放大金融政策效应同时,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受众,增强市场主体金融意识,普及金融知识。
对下一步银企对接工作,市金融办要着重研究解决部分企业经营质量不高,缺乏抵(质)押物、项目不成熟、信用意识差,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以及银行机构政策执行不灵活、偏重规避风险和特色金融产品少等实际问题,重点在强化引导、营造氛围、形成机制上下功夫,有效提升融资服务质效,统筹协调金融机构、行业部门和各地资源优势,为推动吉林市全面发展实现新突破提供精准有力金融支持。